技术前沿

一周要闻 我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成像技术

一周要闻 我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成像技术

  • 发布:
  • 人气: 9
  • 评论: 0

应用介绍

  近日,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充分挖掘和展现低空领域的创新产品应用,培育打造一批低空经济新标杆。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一批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包含能见度光量子雷达、大气多参数光量子雷达等产品。(来源:山东省工信厅网站)

  5月7日,在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强烈呼吁美国国会尽快通过《国家量子倡议再授权法案》,并加大联邦政府对量子科学研究的投入与合作力度。

  微软量子部门合伙人强调,美国联邦政府对科学研究的资助模式是美国在科学领域的一大优势,必须支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机构优先资助量子科技领域。谷歌表示,其采用联盟合作模式推进量子计算系统研发,超导集成电路技术源于与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深度合作,并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硬件中得以实现。为保持创新速度,谷歌与超过100家来自政府、学术、私营领域的国内外伙伴开展合作。此外,双方均提出培养量子科技人才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次听证会召开前,美国公布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中,已明确提出保留对量子信息研究的投入。(来源:微软博客、Nextgov网站)

  5月7日,印度政府电信部下辖机构C-DOT与国家物理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印度经典和量子通信技术的本土研发能力,保障国家未来数字基础设施安全。据悉,双方将围绕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通信系统标准化与表征等领域展开合作研究。(来源:印度政府网站)

  5月8日,德州众议院通过了第4751号法案,旨在建立德州量子计划。该法案将人才发展视为关键目标,计划扩大量子相关学科的培训项目和教育途径,支持量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同时致力于在州内发展量子供应链,减少对国际技术供应商的依赖。为给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法案设立了德州量子大学和商业创新基金,用于支持高校量子研究、企业技术开发。若法案生效,将以州长办公室为核心,成立七人执行委员会指导工作。(来源:TQI网站)

  5月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25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和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其中,由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空间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技术要求》(含中文版与外文版)国家标准获批立项。标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等产学研单位共同起草。(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5月12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公布了202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由中国科大、上海技物所、国盾量子参与的“面向空间平台的量子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来源:安徽省科技厅网站)

  5月6日,美国量子计算企业IonQ宣布,完成对瑞士量子安全公司ID Quantique(IDQ)的控股权收购。IDQ的技术已应用于新加坡、韩国及欧盟等多个国家级量子通信项目。通过此次收购,IonQ整合了IDQ在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单光子探测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增强其在量子网络建设方面的能力。此前,IonQ收购了美国量子网络企业Qubitekk;获得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等军方订单,为其部署量子网络系统;与能源通信公司EPB签署2200万美元协议,将在田纳西州建设美国首个量子计算与网络中心。

  5月7日,IonQ接连宣布两项收购,以加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网络设施发展,进一步建设量子互联网。一是收购美国太空技术公司Capella Space,并基于此构建全球性星对星、星对地的QKD网络。二是宣布收购光学量子互连公司Lightsynq,利用其模块化扩展能力推动商用量子计算机规模的升级,并助力构建量子互联网。(来源:IonQ网站)

  5月6日,美国量子计算公司Rigetti与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荷兰量子技术初创公司QphoX宣布,三方获得一项跨国资助,共同研究利用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读取超导量子比特。合作中,QphoX 将扩大其光量子比特读出系统规模,并与Rigetti的9量子比特Novera QPU连接,实现对处理器中所有量子比特的光学读出,整套系统将在NQCC安装和运行。项目为期33 个月,由荷兰企业局与英国创新署通过政府间研发资助与协调组织——Eureka网络联合支持。(来源:Rigetti 网站)

  ③Oxford Ionics 公布可扩展容错量子计算的发展路线日,牛津大学衍生公司Oxford Ionics公布了未来3年内实现可扩展的容错量子计算发展路线图。路线图包括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在2026年前实现16-64量子比特;企业级阶段,在2027年前实现256+量子比特;大规模价值阶段,在2028年前实现10000+高保真量子比特。这些发展阶段不仅追求量子比特数量提升,更致力于在最大数量的物理量子比特上实现业界最低的10⁻⁴错误率目标。(来源:Oxford Ionics 网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合成孔径技术,成功实现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分辨率较单台望远镜提升约14倍。针对远距离非自发光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难题,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多激光发射器阵列系统,通过大气湍流的自然调制作用,实现了多个相位独立激光束的远距离赝热照明合成。这一技术突破为远距离高精度遥感成像及空间碎片探测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该成果5月9日以编辑推荐形式发表在《Physics Review Letters》。

  5月6日,全球网络设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宣布:成功研发量子网络纠缠芯片原型,并正式启用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全新量子实验室。据介绍,该芯片可在标准电信波长下运行,从而与现有光纤基础设施集成,且具备高达99%的保真度,每通道每秒能产生超一百万个可用的纠缠光子对。同时,思科提出从两个维度推进量子网络发展:构建基础设施,从而实现量子处理器的大规模连接,推动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及优化算法突破;进行应用创新,通过量子网络显著提升安全通信、超精确时间同步等传统系统性能。

  此外,思科还介绍了一种量子数据中心的架构,并指出,量子网络基础设施是创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环境、突破当前系统量子比特数量限制的关键。(来源:思科官网)

  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于其它媒体的报道,均已注明出处,但并不代表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来源或版权问题,请权利人持有效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