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风采 浙江东方职院教师观点备受关注
应用介绍
1月19日,政协第十二届温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市人民大会堂开幕。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卢智旭及苏立坤、潘成松、黄小明参会,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玲玲,组织宣传统战部部长陈振建作为列席代表参会。
开幕式大会上,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会委员、调研委主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文成学院(航空飞行学院)副院长苏立坤代表民进市委会作《荟萃各路菁英 激昂青春梦想 绘就活力十足的“双万”城市新图景》大会发言。
一、出好“破常规”的大学生引回留政策。针对大学生等青年关键群体,实施“引回留”精准计划,广泛吸引外地大学生来温创新创业;建立温籍在外高校毕业生信息库,设立“家燕归巢”联络站,并聘请“引才大使”,引导温籍学子回归家乡;紧密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在温高校专业设置,提供定向就业岗位,确保有志留温的青年人才人人有机会,全面激发青年人才活力。
二、造好“来了不想走”的青年社区。在重点区域增设国际青年人才社区布点;借鉴先进社区模式,科学布局共享工作空间、商事办理、影视健身等功能区域,满足青年多元化生活需求;引入优质服务商负责社区运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宽青年社交圈层;同时,开辟“青春驿站”提供免费短期住宿,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青年人才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居住需求。
三、办好“拴心留人”的温暖小事。细化关怀服务举措,围绕青年人夜生活、婚恋、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关键领域,推出系列温暖举措。打造特色夜间文化消费场所,提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入学入园政策,关爱随迁老人。通过营造青年人留恋的夜生活氛围、讲述浪漫爱情故事吸引青年人才、优化育儿政策减轻育儿压力、关爱随迁老人解决后顾之忧等细致入微的服务,切实将关怀送到青年心坎上,促进青年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深挖市场潜力,细化规划方案以布局合理,调整相关政策以与时俱进,深化文旅融合以拓展空间,全面激发夜市经济活力。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以保障民众健康,提升环境卫生以改善消费体验,加大路边摊点管理力度以减轻扰民问题,营造安全舒适消费环境。
三是提升内部管理,优化功能布局以促进高效运营,做好垃圾分类以响应环保号召,做好冬天防寒以延长营业时间,推动夜市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一、立足“品牌+速度”,抢开首店发展首发经济。实时跟进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动态,实施免税+代办等优惠,尽快实现“首店开业”,畅享“首店”红利期。重点选择国内外品牌和衍生产品,实现“知名品牌+首发”的双重优势,率先抢占市场。
二、立足“模仿+创新”,探索新模式发展首发经济。探索优势产业+直播平台首发经济模式。开展“首发经济”新模式发布大赛,以开展产品的营销推广,激发创新活力。
三、立足“科技+新品”,巧借新技术发展首发经济。构建创新链和产业链链接平台、引导生产企业采用新技术做好畅销产品、率先布局低空经济,大力发展低空制造业和低空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低空旅游新业态。
四、立足“特色+原创”,开拓新服务发展首发经济。通过围绕独有、独门、独特技术进行创新升级,打造“文化+体育+旅游”首发经济,聚焦旅居、避暑和银发康养等做好服务业经济,实现从“制造之城”向“智造之城”转变,从基础性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转变。
五、立足“空白+需求”,创造新业态发展首发经济。加快建设温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产业业态微创新,探索发展新赛道,围绕“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发展路径,加快构建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集群。
一是聚焦低空制造,狠抓关键核心零部件。比对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寻找产业发展瓶颈与短板,抢抓飞行器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谋划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园 2.0 版。
二是聚焦低空科技,关注世界飞行航空器前沿。引进或联合知名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根据世界飞行器科技前沿,加强有关低空科技相关复合材料的研究与探索。
三是聚焦低空场景,开拓低空新型应用场景。拓展公共服务场景、探索交通运输场景、培育商业消费场景,研发创新场景,加强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开发,是拉动低空飞行航空器生产根本动力。
四是聚焦低空网络,规划低空“四网”建设。着重发展低空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等“四张”基础设施网规划建设,立足打造“低空之城”重中之重。
五是聚焦低空服务,营造低空服务生态链。低空服务生态链是支撑和辅助低空经济发展的各种服务性产业,我市发展低空经济必须补齐服务生态链的短板。
六是聚焦低空人才,构建低空人才集聚高地。要“引、育、用、留、服”全链条提出务实举措,给予低空经济等相关产业人才重点支持。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加强职业教育与专业培训,同时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形成低空经济人才高地。
一是传承技艺,培养人才。建议在市级层面建立专门的工艺美术职业高校,搭建人才梯队,并设立工艺美术评奖机制以鼓励创新,全面激活工艺美术产业的内在活力。
二是建议温州工艺美术馆。通过综合性的博物馆展示温州工艺美术的辉煌历史、精湛作品及活态状况,提升公众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与兴趣,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是培养产业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综合性的产业园区,在风景区、历史街区设立展示窗口,并借助媒体推送和宣传,举办定期的博览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工艺美术作品参展、拍卖,扩大市场影响力,培养并拓展市场空间,推动工艺美术产业高效运营与持续发展。
四是增强影响力和认同感。加强和引导广大市民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和体验,在公共场所举办系列讲座、培训和展演等活动,提升公众对工艺美术的认同感,激发消费需求,进一步巩固温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的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