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

开源赋能金融创新 2025开放原子生态论坛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

开源赋能金融创新 2025开放原子生态论坛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

  • 发布:
  • 人气: 5
  • 评论: 0
标签:

应用介绍

  近日,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开源赋能金融创新分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专家学者、企业和开源社区代表,围绕“开源赋能金融创新、构建安全协同可持续生态”主题深入交流,探讨金融行业开源技术应用和创新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方向,共绘金融行业创新发展新途径,共谱开源生态繁荣发展新篇章。

  当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开源技术已成为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李博指出,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其数字化进程亟需安全可靠的技术底座,而开源以开放共享的特性,为金融科技突破底层技术壁垒、重塑服务效率与安全边界提供关键支撑。

  具体来讲,开源鸿蒙、开源欧拉等操作系统已构建起金融行业的安全数字底座。在支付领域,基于开源鸿蒙开发的LightBeeOS、FlyHongOS等商业发行版,成功应用于智能POS机等终端设备,有效解决了行业长期面临的硬件成本高、系统安全性低、互联互通成本高等痛点,服务效率与合规性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通过AtomGit开源协作平台、持续开展开源合规培训等举措,为金融机构规范应用开源技术筑牢了合规根基。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指引下,我国金融开源生态呈现三大特征:技术融合深化,创新动能澎湃;治理体系完善,应用行稳致远;社区生态繁荣,共建共享多元。数据显示,超过58%的金融机构正规划内部开源协作机制,DeepSeek、千问、质朴大模型、拉曼模型等开源大模型在智能问答、辅助决策等场景的应用比例持续攀升,推动金融服务向智能化、平台化转型。

  作为行业实践的推动者,中国信通院自2012年起深耕开源领域,已助力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平安人寿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完成开源治理评估认证。同步实施的企业开源赋能计划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开源发展的跨越式突破;并联合50余家金融企业搭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实践经验,为金融开源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论坛数据显示,金融行业已成为开源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截至2024年底,超过50%的金融机构开源软件组件使用量(带版本)超1万,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领域,开源技术路径拥抱率显著提升。尤其AI领域,金融机构对开源大模型的应用比例居高不下,支持DeepSeek、千问等模型在智能知识问答、数据分析等场景落地。

  然而,开源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也带来了治理挑战。调研显示,43%的金融机构缺乏专门的开源战略和组织部门(OSPO),80%的企业依赖兼职人员开展开源治理;在安全与合规层面,67%的企业对AGPL和GPL等互惠型许可协议缺乏额外管控,66%的企业缺乏存量软件治理规划,多在安全事件触发后被动应对。92%的金融机构仅停留在“使用和跟踪上游”阶段,未深度参与开源社区贡献;在组件管理上,45%的企业采用“谁先引入谁负责”的模式,难以应对大规模开源组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在治理体系建设上,头部机构已着手搭建OSPO组织,统筹内部开源管理与对外战略。国泰海通证券通过自研微服务平台,构建了全流程的安全管控体系:支持多语言多协议兼容,建立全局统一制品库,结合30余项指标的选型评估模型,实现开源组件风险的端到端闭环管理。该实践使软件整改效率提升6倍,高峰期峰值流量支撑达20万/秒。

  在技术融合层面,开源大模型成为创新焦点。平安集团基于DeepSeek等开源模型,构建了“平安脑”智能引擎,整合底层算力、数据平台与双引擎模型层,支撑18000余个AI应用在客服、风控、运营等场景落地。

  “新一代AI感知、学习、记忆、推理闭环,推动金融服务从‘鹦鹉学舌’的计算能力,向‘乌鸦钓鱼’的算计能力升级。”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金表示,通过强化学习持续灌入高质量业务数据,模型可靠性与可解释性显著提升,更适配金融强监管场景。

  在场景落地方面,开源技术正重塑金融服务形态。北京邮储银行联合正通电子打造的首家开源鸿蒙生态智慧网点,通过开源鸿蒙的软总线技术实现设备协同,客户远程预填单数据可无缝流转至网点机具,柜面等候时长减少40%,日均操作时长下降近20%;蚂蚁集团则以开源为核心战略,从Ant Design前端项目到OceanBase数据库开源,构建了覆盖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的20余个头部项目,2024年OpenRank全球企业开源排行榜中位列中国第三。

  本次论坛现场,“‘金融行业开源体系建设路线研究报告及案例集’、‘金融开源创新发展能力评估试点’两项成果同步启动”,标志着金融开源生态建设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

  中国信通院表示,未来将深化“标准引领、服务支撑、生态共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持续完善金融开源治理工具链,推动开源大模型透明度标准、供应链安全等领域的规范制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则计划加强与国内外社区合作,为金融开发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助力行业技术创新。

  金融开源的未来,核心在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思维。从大模型微调、垂类场景创新到安全治理,金融机构需锚定业务价值,与开源社区、科技企业紧密协同,让开源技术真正成为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随着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与实践深化,金融行业正逐步构建起“安全可控、协同高效、繁荣可持续”的开源生态新范式,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注入动能。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