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八大金刚”和“十三太保”将集中亮相;“深圳造”治房颤新设备上市;前海集聚独角兽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4家深商
应用介绍
8月12日,记者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获悉,2025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深圳人工智能大会”)将于8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据介绍,大会以“模驱具身・智启未来”为主题,吸引了10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其中包括腾讯、华为、优必选、云天励飞、商汤等龙头企业将在现场展示前沿成果,比亚迪将携方程豹、腾势品牌旗舰车型登场,百度开源文心4.5系列模型也将集中亮相。被称作深圳机器人领域的“八大金刚”和“十三太保”,如其中的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帕西尼感知、数字华夏等企业,将带来硬核科技的集中展示。其展示内容包括工业协作、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全面覆盖机器人应用场景。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说:“本次大会聚焦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着重探讨具身智能时代的发展机遇。这是一场以应用为主导,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的人工智能盛会。”
据悉,大会期间,围绕具身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灵巧手、算力等议题的论坛将相继举办。将有14位以上国内外院士拟到现场,来自日本、法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嘉宾将进行主题演讲或参与圆桌对线项先进AI技术将进行全球首秀,涵盖AI芯片、生成式AI、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终端、灵巧手、AIPC、AI玩具等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按摩机器人、胸部诊断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具身机器人矩阵新品也将登场。
“未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将从三方面发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业。一是深化“企业命题、院士答题”,聚焦共性问题推动联合创新;二是促成头部企业投资初创企业,加强优质企业合作;三是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助力深圳产品输出标准,形成应用示范,最终夯实深圳产业领先地位。”范丛明说。
记者近日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日前正式批准深圳迈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NxPFA®心脏纳秒脉冲电场消融系统上市。这是全球首台采用纳秒级脉宽高压脉冲电场实现肺静脉隔离(PVI)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实现突破。
据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全球患者超3000万。正常人的心跳像节拍器般整齐划一,而房颤患者的心跳则像“踩了油门的鼓点”,忽快忽慢,甚至可能达到每分钟350次以上。这种混乱的节律不仅让人感到心慌、胸闷、头晕,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心房内的血液因跳动不规律而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堵塞脑部血管,导致脑卒中(中风)。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此外,若不及时干预,阵发性房颤可能逐渐转变为持续性房颤,治疗难度和并发症风险将显著增加,进一步威胁患者生命质量。
肺静脉隔离(PVI)是房颤治疗的关键手段。近年来,脉冲电场消融(PFA)因其组织选择性高、安全性好,医生学习曲线短,被视为革命性技术。但传统PFA存在神经肌肉刺激强、需全麻手术、血液产气风险、溶血隐患等临床痛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迈微医疗推出的NxPFA®系统,首次将脉冲电场技术带入“纳秒级”时代。其核心技术优势显著:显著降低神经肌肉刺激,手术可在镇痛局麻下完成,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麻醉风险;组织损伤更均匀、“One-shot”单次放电完成肺静脉隔离,大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效率。在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SCENA-AF中,NxPFA®交出亮眼临床数据:肺静脉即刻隔离成功率100%,术后一年无复发率(PPS)达88.27%,无一例器械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其安全有效、高效舒适的临床价值,为房颤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记者了解到,迈微医疗2021年成立于深圳。公司创始人兼CEO谭坚文博士深耕高压脉冲技术领域20余年,曾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主导开发国内首台国产“纳米刀”及多个超声治疗产品,为nsPFA技术的突破奠定基础。该款产品获批上市,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跑出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的“深圳速度”。
目前该公司正加速推进NxPFA®的国内外市场布局,积极申报CE、FDA认证,推动“中国创造”走向全球,服务更多患者。
最近,家住前海龙海家园的市民李女士发现,平时通勤乘坐的B996公交车,驾驶员并没有操纵方向盘,只是负责坐在驾驶位上监测车况和路况。这样的智能化出行场景在前海已是常态。
在前海,自动驾驶出租车率先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营,在南山、宝安等地,还经常可见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常态化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小马智行搭载其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的北汽极狐阿尔法T5 Robotaxi、广汽Aion V Robotaxi已在深圳开启道路测试。这些车型将于十五运会期间规模化投放,成为前海智慧出行的典型应用。
向“新”发力,向“港”拓展,向高攀登。前海坚持现代服务业与科技产业双轮驱动,高端要素集聚激发新质生产力,逐渐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今年上半年,前海合作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比65.5%,其中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同比增长12.5%、占比27.7%。
戴盟人形机器人Sparky 1化身“人气接待员”,在展区入口与观众热情互动;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首次公开演示,步幅联动的复杂舞蹈展现其高度拟人化运动能力,深圳鹿明全尺寸机器人实现“1秒弹射起身”,引起现场阵阵掌声……这几天,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火热举行,其中不少来自前海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在硬核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方面“大展身手”,赚足现场观众眼球。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今年以来,前海吸引戴盟(深圳)机器人有限公司在前海打造全球总部办公基地,具身智能大模型独角兽企业银河通用在前海建设落地南方总部及人形机器人总装基地,魏桥集团在前海设立研发机构,计划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探访零重力飞机工业南方总部,5分钟就能极速换电的低空载人飞机“鹊飞”模型在此陈列;在泽芯(国际)无人机测试中心,学员们正热火朝天进行无人机竞速训练、无人机电子竞技模拟……在前海-蛇口低空经济先导区、前海妈湾片区等区域,丰翼科技、零零科技等一批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正集聚前海,初步构建着技术研发、整机制造、场景应用、飞行测试、适航服务、展览展示、竞速比赛、低空教培的全产业链体系。
前海正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未来产业加快布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据统计,前海目前集聚独角兽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4家。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前海港澳台大赛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启动报名。本届大赛参赛区域覆盖港澳台地区,紧密契合大湾区产业需求、科技发展趋势与港澳台创业特色,将有力支持港澳台青年开展实施项目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吸引深港两地高校、产业孵化园区、创投机构以及创业团队踊跃参与。
作为全球唯二的全系列滑雪品牌,Overide联合创始人、香港青年李明洋说:“我们最近刚落户前海,就赶上了这类大型的国际级创业赛事,切身感受到了这里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李明洋还说,今年他们通过了前海梦工场遴选程序,获得超400平方米的办公用地,将享受到前海梦工场的办公优惠以及各类孵化服务等。
前海梦工场以“香港背景+深圳土壤”科创产品频频出圈出海。从前海出发,港资企业赋之科技Enabot以自主研发的家庭机器人,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80万人都在使用的“电子分身”。小昆虫成就大梦想,依托“香港孵化+内地成长”的独特模式,茵塞普科技以“虫”明技术跑出“深港加速度”,每日“消化”30吨有机废料,产出蛋白饲料远销北美市场。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作为港人港企在内地创业的首选地,早已成为创新创业者们的发展“理想地”。据最新统计,前海梦工场在园团队556家,其中香港团队463家,累计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其中香港团队39家。
在前海,铲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二期正如火如荼建设,整体预计2028年建成投用;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打造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创新载体加快落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向前、向海、向未来。一个兼具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科创新高地正在前海加速成型。
政策赋能,产业向“新”,前海以政策护航产业发展,包括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助力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单个企业或机构每年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支持,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措施,推动前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区域。
向着未来,前海为更多科技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提供重要支撑。7月初,前海在香港举办“湾区创新引擎:研发中心建设与前海新机遇交流活动”,汇聚途龄科技、翘晋科技、Novax等龙头企业代表,深度解读前海科技创新政策、营商生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创新实践案例。前海出海e站通启用一年来累计提供800余次企业服务,全力打造中国企业出海“首选地”。
前海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正积极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通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产业,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