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白皮书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

  • 发布:
  • 人气: 2
  • 评论: 0

应用介绍

  在数字经济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2025)》系统阐述了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技术体系、应用场景及未来方向,为算电协同领域提供了全面参考。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

  从发展背景看,当前算力需求与能源转型面临双重压力。2023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智能算力增速45%,但全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单次AI大模型训练能耗极高;同时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却存在“弃风弃光”与东部电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算电协同,从“东数西算”工程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 - 2027年)》,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实施细则的完整体系,明确了绿电占比、PUE等关键指标。行业实践中,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及多所高校开展相关试验与研究,验证了算电协同的可行性。

  在功能架构与关键技术方面,算电协同功能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接入层、智能决策层、应用服务层与安全保障层,实现全流程闭环支撑。关键使能技术涵盖多元异构算力适配纳管、多能互补电力协同调度等七大领域,如通过统一建模实现异构算力管理,借助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化能源配置,利用AI模型构建感知预测体系等,为算电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典型应用场景分为“算随电调”与“电随算用”两类。“算随电调”通过柔性调控算力负荷适配新能源出力,如西北风光基地与“绿电算力集群”协同,提升新能源消纳率,降低算力成本与碳排放;“电随算用”则通过动态优化电力配置满足算力需求,像东部AI算力枢纽与“灵活电力池”适配,提升电力资源利用率与绿电消纳占比。

  生态建设需多侧协同,电力侧优化可再生能源供给、完善供需平衡机制;算力侧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构建算电接口技术;平台侧建设协同平台并优化功能;用户侧推进需求响应与交易模式创新。

  未来,算电协同面临系统复杂性、资源匹配、能效瓶颈、安全可靠性等技术挑战,需向智能调度多模态协同、绿色计算全生命周期减碳、边缘计算与微电网深度耦合、政策多维生态构建、量子计算与AI大模型赋能等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绿色算力赋能数字经济,高效能源驱动算力革命”的愿景。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