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时装动作片是它!
应用介绍
其实上上期我们就剧透过,在成龙大哥还在《师弟出马》和《龙少爷》里抠抠搜搜的探索岭南文化融入传统功夫片的时候,刘家良出手就是王炸,毕竟他是实打实的岭南传统文化大宗师。而成龙的大师兄三毛哥洪金宝,他的出手,就是革命了。
然后迭代到1985年,由黄鹰主导故事,一个真正道士的侄子刘观伟导演,洪家班的林正英主演,正式推出了史上第一部僵尸片《僵尸先生》。开启了这个香港电影历史上独有的子分类。
那就是如何在现代场景中展现传统功夫?如何在好莱坞式动作片已经风靡全球的情况下,将港式传统功夫片的元素加以融入?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英雄本色》都已经上映,小马哥手持双枪英姿飒爽风靡香港的情况下,怎么说服观众接受,穿着时装不用枪改耍功夫把事的问题。观众能接受么?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就是一层窗户纸的问题,为什么西装革履就不能耍中国功夫了呢?也没谁规定不允许啊。
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看着好莱坞拍的《黑客帝国》里一群赛博朋克高科技西装暴徒耍中国功夫(袁和平流派)没感觉到违和啊。《疾速追杀》系列里的基努·李维斯不就是穿着西装还打得非常精彩嘛。
香港广义上的动作片,其实是戏曲里衍生的,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的电影化,考虑到那会使用的是无声胶片拍摄的,京剧的唱念做打估计也就只剩下画面能表现的“打”了。所以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就是“动作片”。
从旧式的黄飞鸿(刘湛演林世荣),再到胡金铨为了省钱而开启的武侠片时代(大醉侠),再到张彻的复仇模式和江湖的塑造,楚原的奇情,和刘家良对于传统武学的招式和教学方式的科普。
当时李小龙给香港电影界的震撼,让邵氏只回过来一个味,就是原来拍真功夫也是条被证实的道路。于是张彻就去隔壁吴思远的小剧组把大圣劈挂门的传人、东南亚搏击冠军陈观泰给抢了,开了一部开拓历史的大片,香港黑帮电影的鼻祖之一《马永贞》。当时的目的,是邵氏要跟嘉禾的《精武门》对着干。你讲上海滩故事,那我也讲,你讲真功夫我也来,who怕who,就用张彻对罗维,陈观泰对李小龙,就是要对着干。
为什么说他是黑帮电影的启蒙鼻祖之一,是因为虽然他在剧情上描写了上海滩时期的黑帮头子马永贞的故事,但本质上还是功夫片,只是借了一个壳。
后面桂治洪给陈观泰拍的《成记茶楼》和《大哥成》才是货真价实的黑帮片,里面出现了黑道切口和三合会手势。
它虽然是现代题材,人物留着现代发型,穿现代时装,但走的还是传统的武侠片路线,只不过武侠片是“江湖”,而现代没有“江湖”,所以就只能强行设计一个“全球武术界”,让各种武术家前来切磋。这是李小龙在美国开武馆的经验来的。
这个设计全球通用,日本人甚至为它设计了《死或生》和《铁拳》等游戏,说明是个全球观众都认可的价值观,至于地球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什么“武术界”,这不重要。
单从侧面说也可以反映出,李小龙时代,这层窗户纸还像钢铁一般坚韧,尽管《猛龙过江》已经跑去罗马取景,李小龙爆揍的也都是老外了,大家穿的也都是时装,但那依旧只是功夫片,而不是新潮的港式时装动作片。
马永贞走的是另一条路,他还穿着古装,只是留了一个现代的发型,在剧情上引进了一个黑帮的掩护,也就是把武侠的“江湖”硬生生的植入到了现代场景里。
这点大陆人接受起来会有些困难,很多年之后,功成名就的万梓良提携了一个叫李力持的新导演,和一个叫周星驰的小弟,拍了一部叫《他来自江湖》的电视剧,很多人第一眼都会觉得这是武侠片,看了一会才惊讶的发现居然是时装片,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江湖”居然能出现在现代的意识。
“时装”与“武侠”的矛盾,直到火遍全网的《抗日奇侠》也没摆正。这部片自己标榜的就是“武侠传奇电视剧”,主打的是“武侠”,但是观众不接受。在观众眼里,“抗战片”就是“抗战片”,它属于战争片的一种,你可以有动作,但是就是不能有“手撕鬼子”。主创就觉得很冤,我这是武侠片啊,武侠片里的英雄们当然可以飞天遁地,也可以手撕鬼子。
总之,那个年代的电影,要么走民国风,要么用黑道,擦边式的把武侠的世界延续下去,要么像李小龙一样,尽管满身时装,也要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虚拟一个“武术届”来代入,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世界观。
张彻班底全明星出演,军装步枪齐全的武侠式战争电影。他对于“已经有枪械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功夫”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很简单粗暴,就是拿步枪当烧火棍抡,你别说,还抡得很好看。
看了这部电影,你才能理解,从传统武侠功夫片到现代时装动作片的过渡,有多么的艰辛。李小龙这种穿着时装打武术的操作,已经算迭代过的。《抗日奇侠》已经穿了现代时装了,却还想玩武侠,也是奇了个大葩,完全不考虑受众。
虽然嘉禾在失去李小龙之后,找来了三毛哥和刘师傅对抗,两人开始在洪拳宗师三德和尚上较劲,然后三毛哥又找了黎应就,开始拍咏春的宗师,此时他们还是在旧有的功夫片框架里较劲。
新浪潮电影给香港最大的冲击,就是电影题材的多样化,不管是许鞍华的《疯劫》,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方育平的《父子情》严浩的《似水流年》,谭家明的《烈火青春》。他们都在楚原和张彻的一片古装中杀出了一抹亮色,丰富了香港观众的视野,一股本土化浪潮开始卷土重来。
从《一根光棍走天涯》开始,拍到《老虎田鸡》,再拍到《搏命单刀夺命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这些电影,中间三毛哥裹着嘉宝的老搭档刘家荣,和自己的小师弟一起拍摄了《杂家小子》,这四部电影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民国风,主演们留着现代的发型,穿着古装,各种过招。
这种风格也延续到1981年的《败家仔》中,这部戏是对刘家良的“武德”全面反击,里面的人尤其是林正英,各种好勇斗狠,不讲武德,一身反骨。之后,他将在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中大放异彩。当然,要隆重介绍一下本片的大反派,香港最帅的小胡子之一,周星驰那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那句“四条眉毛,人见人爱”说的是不是他,就见仁见智了。
虽然我在之前的文章总是和你们强调来强调去,刘家良和洪金宝起码在那个时间点上,他们的江湖地位是远远高于成龙大哥的。
尤其是《杀手壕》,片中你能看到各种好莱坞导演设计的花哨动作,比如滑旱冰等等,之后在成龙作品中都进化成了经典。
虽然《杀手壕》其实和《龙争虎斗》差不多,也是虚拟了一个世界观,试图来解释功夫,或者说武术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且把时间线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
A计划》还抱着这层窗户纸不放,把时间线设定在香港开埠初年,但是因为《A计划》的无比奢华的服化道,这也就成了成龙的第一部时装动作片(港式)的。
“不禁要问”了,凭什么?我的邻居从小和我一起长大,他怎么会功夫?他凭什么会功夫?哪里学的?哪里有的学?
“永佳电影”的处女作,按理说应该是小制作的,但它却不惜工本的拍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飞车特技戏,由香港资深特技演员,成龙最资深的替身,陈一言带领他的神风特技公司负责。
1997年飞跃黄河后,老爷子心痒了,也践行了一次“你行你上”,于2002年5月12日。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五周年和献礼重庆直辖五周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他在重庆万州区与云阳县交界的长江巴阳峡段,驾驶赛车飞跃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