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中心

“靶向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靶向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 发布:
  • 人气: 12
  • 评论: 0

应用介绍

  工伤预防是守护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保护伞”,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近年来,州人社局、州社保局创新培训机制,实现工伤预防培训向州域内全行业、全类别从业人员拓展,通过“一县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施策体系,配合“线上+线下”立体培训网络,工伤预防培训从“点上攻坚”向“面上开花”迈进,超5万名从业人员在靶向赋能中筑牢安全防线。

  “这个设备旋转部位防护罩缺失,极易引发机械伤害,建议立即加装防护装置。”近日,在恩施市某重点企业,工伤预防专家一边指导企业安全员记录隐患,一边对车间流水线进行全方位“体检”。

  当前,全州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但部分行业风险隐患仍需靶向治理。为织密企业安全生产防护网,恩施州创新建立“专家会诊+靶向治理”工作机制,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重点排查建筑、矿山、机械制造等工伤高风险行业,将隐患排查延伸至生产末梢。

  近年来,专家团队累计“把脉问诊”105家企业,排查隐患2754项,生成个性化隐患整改与培训需求清单。然后,专家带着清单回访,一边查看整改成效,一边按需“送训上门”,通过“调研整改回访培训”的闭环治理,将安全知识转化为企业管理生产力。

  同时,州人社部门通过“一县一策”诊断县情、“一业一策”攻克顽疾,定制工伤预防培训内容。通过深度扫描全州八县市近3年工伤事故数据,对县域事故“精准画像”,定制设计县市专场培训课程:利川市培训聚焦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等核心模块;来凤县重点讲解制造行业机械伤害预防及职业病防治等内容;巴东县聚焦建筑行业,为项目经理、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设计分层课程体系在全州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立体化工伤预防新格局。

  针对事故高发的建筑、采矿、交通运输三大重点行业,州人社局累计组织专业培训数十场,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融合模式,定制培训内容。在建筑行业,脚手架安全、临边防护、用电规范成为行业培训“铁三角”;专业顶板管理、安全避险演练成为采矿行业培训必修课;将防御性驾驶、应急处置全流程模拟演示搬上课堂。

  从县域共性问题到行业共性痛点,再到企业个性短板,“三级定制”环环相扣,确保参训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建筑工人每减少一次意外,都是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贡献。”在巴东县建筑行业工伤预防培训会上,培训讲师通过三维动画还原了模板支撑体系失稳事故全过程,直观展示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参训的某建筑公司安全总监如此感叹。

  无论是在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还是在建筑工地、矿山作业现场,培训讲师结合企业实地隐患照片、同行业事故案例“现身说法”,建筑工人对脚手架安全要点频频点头,机械操作员在设备旁模拟风险排查,通过“送教入企”,推动企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同时,全州人社系统借力数字技术,打造“指尖上的安全课堂”。平台汇集行业政策法规、风险识别微课、事故警示案例等,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交通货运司机利用等货间隙学法规,采矿场“三类人员”安全理论线上达标已成常态。

  “三策合一”的精准定制与“双轨并进”的灵活培训形式相辅相成,催生了恩施州工伤预防培训模式的高效运转:线上平台拓宽培训覆盖面,按需定制的线下内训挖掘防治潜力,“一县一业一企”的精准策略则提高攻坚准度。“三策合一”让安全知识从文件条文变为一线员工的“肌肉记忆”,从专家库房直抵风险最前沿。

  通过4年的深耕细作,全州重点企业事故率显著下降,工伤总量持续减少:2022年恩施州重点企业事故发生率较上一年同期下降31.45%,全州建筑行业数据同比降低28.9%,全州采矿行业数据同比降低18.18%;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的工伤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92%。

  “每一个下降的百分点意味着为企业发展卸下了沉重的风险包袱。”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精准定制为核心、以全面覆盖为目标的“三策合一”路径,不仅织密了劳动者的安全防护网,更在优化营商环境、筑牢民生底线上贡献了恩施智慧。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