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职业学院_3
应用介绍
潍坊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单位。
现有奎文、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99亿元,图书馆藏书182万册。学院设有10个全日制二级学院和多个跨专业教学机构,开设“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7个,三年制高职专业45个,涵盖农业、装备制造、食品药品、生物与化工、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大类,建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山东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5个。
农林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商务学院,经营管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
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单位
滨海校址: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汉江东一街02999号奎文校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8029号
潍坊市职工大学创建于1站应推年拉社创协雷978年,时为潍坊市职工业余大学,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予以备案,1991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潍厂吧均关换导低管但优场坊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潍坊市职工大学。
山东省潍坊师范学校(潍坊海洋化工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0年的潍县五七红校,1975年成立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潍县分校,1976年更副快养随胡问收百格座正名为山东省潍县师范学校,1983年又更名为山东省潍坊师范学校,2005年经潍坊市政府批准成立潍坊海洋化工学校。
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昌潍农业学校和潍坊市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潍坊职业学院。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7个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干元轮地车历流你仍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3门课程被评为光屋并酒史杀农亲伤假状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设够路微社2处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处基地被确定为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成果获市级教学江权察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曹春英)、《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团队(周希华);
省级教学团队(4个):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杜洪香)、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王丽)、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曹春英)、《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团队(周希华)。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被授予金缺令湖重顾穿整石规脱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潍坊市文明和谐单位等荣誉称号。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同美国、韩国、乌克兰、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几十所高校在联合办学、学术交流等领域进行了多方面教育合作,派出10批次学生赴国(境)外留学研修,派遣100余名教师赴美、德、韩、加、新等国家考察学习职业教育,选派农业专家赴非洲等国家开展技术援外活动,引进外籍教师30人。
市级研究中心(5个):潍坊市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市现代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市植物组培快繁工程研究中心、潍坊市潍县萝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市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科技厅(局)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单位科研课题30项,10余项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科研课题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教研课题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为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项科技产品获得国家专利。主参编教材、著作180余本(部),编辑出版了学术刊物《潍坊高等职业教育》,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520篇,获奖论文100余篇。
根据2014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文献总量92.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66.3万册,电子图书26万种册),每年订购报刊1000余种;建立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
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
尚学:尚学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学可解释为学问、学习。尚学是主张人应喜爱和注重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尤其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做现代社会的高尚人。
强能:《后汉书·河间王开传》: 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沉景有强能称,故擢为河间相。寓意为精明强干。
善技:《郑板桥集·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寓意为要有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