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校运城师专欢迎您!
应用介绍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校区位于运城市盐湖新区大学城,占地435亩,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被誉为“河东文化教育的乳母”“晋南小学教师的摇篮”。一个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柴泽民、张志坚、郑思远、张平等一批著名党政军干部和数以万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和各类技能人才,为山西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振。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美术楼、音乐楼、图书馆、大礼堂、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15栋高标准建筑。配备智慧网络中心、云计算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数学综合实训室、数学探究实训室、航空模拟舱、茶艺实训室、飞行模拟实训室、安检实训室、舞蹈智慧仿真实训室、电子钢琴室、艺术设计室、书法录播室、微格教室、精品课程录播室、普通话训练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就业创业服务基地等65个高水平智慧教学实践场所,并在所有教室全部安装了智慧黑板。高标准的教学条件,完全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物美价廉的餐饮和干净舒适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家一般的温体验。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持续打造“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现设9个教学系部、24个专业。师范类专业依托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双高”建设为抓手,以“师范专业认证”为突破口,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适应现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小学师资和教育教学管理者。小学数学教育、舞蹈教育被评为省级骨干专业: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舞网教育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小学语文教育、小学数学教育、艺术教育、舞蹈教育被评为省级高水平实训基地。
非师范类专业紧扣新时代强劲脉搏,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科大讯飞、北京航安华旅、加拿大布兰登大学、韩国培材大学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玛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河东学院”,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围绕“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培养目标,注重“岗课赛证”的高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形成了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办学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啦啦操联赛、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山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华为ICT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获奖430余项。2024年,在各种赛事荣获奖项80余项。其中,国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省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31个。
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代表队斩获银奖;在山西省第十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中,我校代表队在教师安道和学生安道均获得一等奖,并获明年世安资格。近年来,我校非师类专业发展势头强劲,硕果累累。通信软件技术专业荣登“金苹果”2024高职专业排行榜全国第三;在2022-2024年华为CT大赛中连续三年荣获高职组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在山西省第十六届、十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测试赛项中连续两年获省赛一等奖,在第十七届、十八届云计算技术应用赛项中连续两年获省赛一等奖,第十八届5G组网与运维赛事中荣获一等奖。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师范类专业为主要特色,以非
师范类专业为区域性优势专业的专业格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加强文化引领下的“五金”建设。现有专兼职教帅37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4人、讲帅12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220人。近年来,学校教帅在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获专利授权12项。教师主持省(厅)级研究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已建成省、校级金课6门,学生浏览量达27572401次,2022年立项省级3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2部新形态教材,其中1部教材已认定为省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认定省级铸魂育人项目近70项。教师在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微课大赛、省高校艺术教师技能展示
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获奖达80余项。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素质教育百面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西省优秀师范学校”“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西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校”“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等多项殊荣。学校是第五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国家级课题研究实验校、全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航空运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优选级华为CT学院、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联盟成员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黄河金三角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近年来,全校师生聚焦“1351”工程,深化课程改革,狠抓内涵建设,全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成效卓著。走进新时代,运城师专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新的征程,创造新的辉煌!
22%的学生每学年可享受3700元的国家助学金,优秀生可享受高达6000元、10000元的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
校园设有广播站、国旗班、语涵文学社、英语协会、英语小广场、电子信息技术协会、健美操协会、街舞协会、拉丁舞协会、书法协会、简笔画协会、漫画协会、楹联协会、话剧协会、演讲协会、主持人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轮滑协会、爱心社团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
为了推动信息化就业服务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学校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就业创业服务基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就业服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路径,学校每年都精心组织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学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走访企业和用人单位,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与人才趋势,广泛聚合优势社会资源;另一方面,邀请企业走进校园,共同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活动,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学校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助力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展翅高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重提升。
中文系是学校建系最早的系部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37人、山西省模范教师3人、副教授17人、讲师15人、双师型教师10人、硕士研究生20人;教学设施完善,现有多媒体智慧教室17个、普通线个、校外实习基地14个;下设汉语、文学、公共语文3个教研室。
近年来,中文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双高”建设为抓手,狠抓常规管理,深化“三教”改革,聚焦“五金”建设,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育人成效显著。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20余部,结项省级课题30余项,师生荣获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50余项,认定省级思政微课15门、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个、校级精品课3门,荣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奖2项,成果人选国家科技成果库1项。
运城市作协在中文系设有工作站和创作基地,在学生中发展了3名运城市作协会员和13名盐湖区作协会员;2名毕业生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中文系一直秉承“砥砺乃中,华美为文”的系训,立足中文系专业特点和师资队伍的优势,依托“五位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品牌,在日常教学、科学研究、系部文化建设以及基层党建工作中融入文化元素,通过“一批课程、一批赛事、一批活动、一批基地、一批平台”五个载体,通过发挥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养成作用,通过开展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活动,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育人空间,构建丰富的“五位一体”多元互动育人模式,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提升的统一,实现优秀文化传承、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创新、学生素质提升的“四推进”。
就业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社会教师、各类教育工作者和办公室文秘等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写作、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
数学与计算机系现有小学数学教育、通信软件技术、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华为ICT学院核心专业)、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等六个专业。小学数学教育专业2018年被评为山西省骨干专业,2020年获批山西省高水平实训基地;通信软件技术专业在全国“金平果”2024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位居第三。系部现有在职教职工82人,其中副教授18人、硕士研究生56人、双师型教师38人、行业企业工程师10人。
2021年3月,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ICT)学院。近年来,系部教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SC、EI源刊发表论文2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师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累计170余项,其中2024年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华为ICT大赛高职组国家级三等奖1项、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系部现建成数学VR、数学探究、智能家居、云计算、5G组网与运维、通信软件等11个专业实训室,并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科大讯飞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山西西点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清大育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获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北京四合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仪电有限公司、国信蓝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的1+X证书试点。
试点项目涵盖网络建设与运维、云计算、大数据、5G移动网络、Web前端开发、Web应用软件测试、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多个前沿领域方向,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技能认证。深度对接华为、科大讯飞、中国移动等头部企业生态,以产教融合锻造数字尖兵,直通名企生态链,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小学、社会各培训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小学数学及科学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专业素养、班级管理与活动指导、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初等数论、概率统计、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数学史概要等。
就业方向:主要涉及移动通信软件开发类公司,从事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工程师、移动增值业务、手机应用软件工程师、嵌入式系统移植工程师、Android与IOS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专业岗位。
核心课程:软件测试基础、网页制作与网站开发、功能测试实战、自动化测试实战、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性能测试实战、接口测试实战、Python语言设计、数据仓库与知识发现、现代通信网络、网络技术基础、移动应用技术、通信软件开
发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系统等。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系统实施维护人才和核心部件、中间件、软件研发以及业务型人才。
核心课程:物联网感知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无线通信技术、工程规划与设计、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信息网络技术类企业及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云平台运维、资源虚拟化、数据存储、云应用开发等专业能力,从事云计算工程项目的实施、云计算网络的运行与维护、云计算平台搭建、云计算产品销售等岗位。
核心课程:Linux操作系统、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应用、虚拟化技术与应用、Openstack、Python运维开发、华为网络运维1+X证书、华为云计算工程师认证等。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4G、5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与维护、移动网络工程安装、系统调试、运行维护、网规网优等方面的岗位。
核心课程:路由与交换、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移动通信技术、SPN5G承载网、5G移动通信网络部署与运维、5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等。
就业方向:在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的科技企业以及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政府、金融、医疗、财税、文化娱乐、制造、物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区块链应用开发、区块链测试、区块链系统运维等工作。
核心课程:JavaScript程序设计、区块链基础、区块链平台搭建与运维、智能合约开发、联盟链应用开发、Go语言程序设计等。
外语系秉持“国际视野、匠心品质”的系风,“尚德崇学、以学定教”的教风,“勤奋笃学、知行合一”的学风,立足运城,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多个省份,致力于培养英语基础扎实、口语交际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外语系拥有一支善于创新、勇于拼搏、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共计32名,其中副教授13名、讲师16名、硕士研究生23名、双师型教师11名。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教材、撰写专著20余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19人次。教学团队曾获“晋陕豫职教集团创新教学培育团队”称号,2024年,三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金课,两个微课被认定为省级思政微课。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是学校重点专业,办学历史近20年,为社会输送3000余名优秀毕业生。系部高度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注重密切联系优质小学开展教育实践,干方百计提升学生教师资格证过关率和专升本达线率,鼓励学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绽放青春风来。2024年,在山西省第十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口语比赛师生同赛赛道中荣获二等奖,学生组小学教学与实施赛项荣获三等奖。随着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们将拥有更多走出国门,沉浸式体验异国风情的机会,升学和就业道路将更宽更广。
音乐系是山西省第一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山西崇道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非遗绛州鼓乐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红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开设音乐教育、舞蹈教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四个专业,下设声乐、器乐、舞蹈、艺术实践四个教研室。音乐教育为校级重点专业,舞蹈教育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省级骨干专业、省级重点实训基地、运城市品牌专业及运城市“133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系部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其中副教授15人、讲师22人、博士2人、硕士30人,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6人,山西省教育厅、文旅厅聘任专家5人,参与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舞蹈教育专业标准制订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
系部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实践场地,包括琴楼两栋(内含100个专业钢琴房)、电钢教室2个,电钢60台、乐器300件、演出服装2000套、大礼堂1个、综合演艺厅1个、舞蹈智慧仿线个,较好满足了实训教学的需要。
音乐系倡导“敬业爱生、勤学乐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精心培养“有修养会做人、有技能会创新、有个性会合作、有爱心感恩”的“四有学生”。师生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全系荣获共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35项、技术服务10余项、大型文艺演出30余场、蹈教师培训1000余人次,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建设精品课6门,编写教材8部(其中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国家级期刊6篇,核心期刊6篇,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完成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规划课题4项、在研省级课题1项,众多项目成为“1331工程”标志性成果。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定准位子、引好路子、搭好台子、闯出牌子”的发展思路和格局。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小学、各艺术培训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小学音乐及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声乐器乐演出等工作。
核心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即兴伴奏、曲式分析及歌曲创作、声乐、器乐、小学音乐教学论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教育行业和文化艺术行业的舞蹈教师、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小学音乐舞蹈教学、艺术辅导与社会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剧目、舞蹈解剖学、儿童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弹唱、小学音乐教学论、小学舞蹈教学法、中外舞蹈简史、艺术概论、乐理与视唱练耳等。
就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音乐表演技能、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专业文艺团体、文化机构、学校等从事音乐表演、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声乐和器乐专业课、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等。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专业团体、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以及基层文化馆站、社会文化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文化创意与策划、社会培训等岗位的工作。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技术技巧、现代舞、舞蹈编导、剧目排练、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舞蹈解剖学、艺术概论、中国舞蹈史等。
著。设有美术教育、艺术教育、艺术设计、书画艺术四个专业。其中艺术教育专业被评为“山西省高水平实训基
地”和“山西省高水平重点专业”双高专业。系部现有专兼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8人,硕士以上学历24人,在读博士7人,中国美协会员4人,中国书协会员1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人,全国漆画高研班进修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各1人,市级拔尖人才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承担国家和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6项。教师出版专著和画册20余部,发表和获奖的论文百余篇编写校本教材6部。
系部拥有非遗大师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漆艺工作室、手工工作室、草木染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丰富的硬件和教学资源完全满足教学和实训需要。2024年,依托优秀校友、学校客座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轻工大国工匠蔺涛,我校被授予第五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我校是山西省第二家、运城市首家获此称号的学校。近年来,师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山
●美术教育专业就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道德素养、良好的美术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美术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小学美术教学、美术作品创作,面向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西方美术简史及鉴赏、艺术概论、设计基础、小学美术教学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研究、民间美术、色彩写生、速写、中国画、综合材料艺术、壁画临摹等。
●艺术教育专业就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教育行业的艺术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的高素质工作者。核心课程:艺术概论、中外艺术简史与作品鉴赏、小学艺术教学、小学美育、歌曲弹唱、中国民间美术、儿童舞蹈、儿童戏剧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与行业市场紧密对接,毕业生可在专业设计服务领域从事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专业化设计服务等工作,具体岗位包括品牌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印前制作专员、新媒体设计师、美术编辑、非遗传承等。
核心课程:设计策划、市场营销、设计创意、二维设计制作、摄影摄像与后期处理、三维设计制作、界面设计制作、专题设计等。
●书画艺术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够面向文化艺术行业的艺术品创作与经营、幼儿美术教育、美术咨询和辅导等岗位群,能够从事书画制作、艺术品创作与经营、书画艺术教育教学、美术咨询与辅导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核心课程:国画技法(工笔+写意)、书法与篆刻技法、水彩技法、图案与装饰绘画、风景写生、数字插画、绘画材料运用与表现等。
体育系现有30余名专业教师,副教授12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3人。系部设有体育教育和国际标准舞2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坚持“一特色、二保障、三要求”的专业建设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在2018年山西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夺得一金两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国际标准舞专业实施能教学、能训练、能比赛、能裁判、能就业、能创业的“六能”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2017年以来,在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先后获得14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另外,体育系开展了多项课外训练活动。除了传统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外,还有“硬核”的YCN啦啦操队”和关公大刀队。YCN啦啦操队”5次参加全国比赛,斩获11项全国冠军;“关公大刀队”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
公共服务系立足于民航业和高铁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尚仪塑形、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熟练地掌握民航、高铁服务操作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民航业和高铁服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现有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3个专业,均为校企合作办学专业。
系部现有专任教师24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企业教师10人。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勇于开拓、乐于学习、锐意进取的教学队伍。教师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教材、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多项省、校级课题研究,空乘专业的铸魂育人项目被评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项目。多名教师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员”、“先进工作者”,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受到行业同仁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系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现有航空模拟舱1个,安检实训室1个,化妆实训室1个,茶艺实训室1个,礼仪实训室1个,形体排练室1个,阶梯教室1个。这些实训室集专业教学、技能鉴定、职业培训于一体,达到了“教、学、做、练、考”一体化的标准,极大提高了学生岗位工作的适应性,为考取安检证等职业资格证做好充分准备,为其职场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每年企业教师到校对学生进行集中、高效的实训训练,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协同育人水平。毕业生就业单位有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瑞丽航空、长龙航空等,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就业率达90%以上。
就业方向: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空姐、空中安全员;各大国际机场订单,主要从事民航乘务员和民航安全员及民航值机、航空售票、地面问询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就业方向:主要就业于机场或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民航机场安全技术检查安检、消防护卫、安全运行、应急救援、贵宾值机等岗位。
就业方向:高铁乘务员、高铁安全员、高铁站客运员、高铁站售票员、高铁站安检员、地铁站务员等主要从事高铁、CRH动车组、特快列车及城市地铁乘务、车站督导、巡查、票务、安检等管理和服务工作。
1.空中乘务专业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考生报名时年龄不超过20周岁,男身高174-185cm,女身高163-175cm;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男身高170-185cm,女身高160-174cm。
2.专业均要求五官端正,身材均匀,无明显X、〇型腿 ,形象气质佳;双眼矫正视力在视力表(C字表)不低于0.7,无色盲、色弱、斜视;面部、颈部、手部、及其他部位无纹身、无明显疤痕、胎记;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性和心理疾病;口齿清楚,英语口语和普通话交流基础较好。
教育与心理学系成立于2018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三个专业。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立项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现有校内实训场所11个,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个,心理健康教育专业6个;有校外实训基地20个,其中学前教育专业6个,心理健康教育专业7个,小学教育专业7个,能很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教育与心理学系现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0人,双师型教师7人。近年来,系部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申报并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7项,编写校本教材2部,出版各类教材与专苕8部,建设省级在线门。系部师生连续多年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与心理学系聚焦学校“1351”总体工作思路,对标流,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狠抓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谋求高质量发展;通过访企拓岗、市场调研,提高专业服务社会的精准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就业方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相关工作人员。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校心理辅导等。
核心课程:小学教育基础、教育心理学、教师素养与法律法规、班级管理、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等。
就业方向: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或其他早教机构)中的幼儿教师和其他教学人员,托幼园所及其他保育机构中的保育员。
核心课程:幼儿园课程概论、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班级管理等。
思政课程部成立于2020年,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二级教学机构,主要承担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等工作。现有教研室3个,实践教学基地7个,思政课程部现有思政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9人、讲师13人、双师型教师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或拥有硕士以上学位26人。近年来,思政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上百篇,申报并主持省级课题数十项。在名类省级比赛屡获佳绩。教师队伍以中吉年教师为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学识扎实、素质过硬、专业性强、敬业爱生的优秀团队。
思政课程部始终聚焦校党委提出的“1351”战略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课程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