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

【华创策略姚佩】“十五五”重点产业前瞻——“十五五”系列1

【华创策略姚佩】“十五五”重点产业前瞻——“十五五”系列1

  • 发布:
  • 人气: 15
  • 评论: 0

应用介绍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①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卡脖子攻关+AI+能源转型)是一以贯之的重点,今年以来消费换新、外贸关注度提升。

  ②制造业内部主要集中在机器人、轨交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通用设备零部件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以及半导体为代表的卡脖子领域技术突破。

  ⑤能源:新能源关注电网发展,光伏“反内卷”竞争,电动车充电桩建设,传统能源关注煤炭(开采、煤化工)、石化等绿色化改造。

  ⑥非企业调研:关注文旅(特色景区、文化博物馆等)、生态环保(河流生态、污水治理)、乡村振兴(种业、水产)等主题,以及外贸(港口、机场)、教育(高校+职业教育)。

  ①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细分行业包括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③制造业:反内卷加码,预计政策重心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重点领域包括煤炭、钢铁、能源金属、风电设备、光伏、电动车、装备制造等。

  ④国防军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军工或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领域。

  ⑤深海科技:关注三大方向:(1)投资力度加大,基本面有望短期兑现:海上风电、港口、码头、海上运输;(2)海洋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有望形成政策催化: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海洋装备、船舶制造、文旅;(3)前沿科技探索,有望形成主题概念:深海材料、深海数智化、深海油气与矿产资源开发等。

  ⑥文化: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关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广告、电影、游戏等),文化服务(体育、数字媒体等),文化产品(文旅等),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

  “五年规划”是中国产业政策的风向标,中国的产业政策沿着党中央(定方向)→国务院(政策研究、制定)→地方政府(落地、执行)传导。“五年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政策的重点方向,对于地方政府、相关上市企业具有明确指导意义,是地方政府中长期产业政策布局的锚点。

  当前“十五五”规划尚在起草阶段,根据历史经验,预计今年10月中央全会上审议建议稿,并有望于明年3月全国“两会”经人大审查后发布纲要全文。前瞻视角下,我们通过两条路线:①过去一年领导地方调研;②各类重要会议的梳理,讨论可能在“十五五”规划中重点强调的产业方向。

  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地方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建议,对重点产业方向具有前瞻指引。

  参考历史经验,五年规划通常在每五年一次的五中全会上(通常10月召开)审议通过并外发《建议》稿,之后通常由国务院起草《纲要》并于次年3月全国人大审批发布。在全会之前,五年规划通常会经历2年左右的准备和编制阶段,期间决策层领导会深入地方和企业调研,并召开各类座谈会听取相关建议,我们认为这些调研和参会企业具有较强的前瞻指引意义,尤其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背景下,很多高新技术产业难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国民经济口径统计,微观调研往往隐含更多信息。我们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领导地方调研的情况,以及企业家座谈会的参会企业,关注“十五五”潜在的重点产业方向,时间上24/7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对经济社会整体做出中长期部署,后续更多转向细分领域政策的落地,我们认为过去一年的调研信息更具代表性和前瞻信号。

  新质生产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卡脖子攻关+AI+能源转型)是一以贯之的重点,今年以来消费换新、外贸关注度提升。

  从过去一年领导地方调研的企业,以及参加企业家座谈会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看,新质生产力或是政策持续关注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以机器人、汽车、轨交设备、通用设备零部件、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为代表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从算力基础设施向下游应用传导;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光伏、电网等新能源发展以及煤炭、石化等传统能源转型。今年以来,消费换新的政策成效成为调研重点方向之一;此外在外围不确定性提升背景下,外贸关注度提升,港口、航空运输、纺服等企业调研增多。

  制造业内部主要集中在机器人、轨交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通用设备零部件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以及半导体为代表的卡脖子领域技术突破。

  过去一年领导调研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参考二十大报告对制造强国的强调,我们认为“十五五”规划中制造业或仍为重点产业。其中机械设备涉及专用设备(能源及重型设备)、轨交设备、通用设备零部件等细分行业,重点强调高端化、智能化,典型如习在山西调研阳泉阀门时强调,要靠先进技术和装备来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机器人作为热门新兴产业,也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方向,包括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李强总理在江苏调研

  ,强调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李强总理参观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强调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此外,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是外围复杂环境下政策关注的重要方向,过去一年调研半导体企业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晶圆生产、封装测试等环节,包括芯联集成、

  等上市公司,在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以半导体为代表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或为“十五五”期间政策重点,聚焦卡脖子技术突破。

  融合发展的重任,过去一年领导调研也多次来到通信企业,关注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李强总理北京调研来到三大运营商所属企业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关注量子通信、工业物联网发展、6G技术研发应用、算力网络调度平台建设等情况,强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创新。此外,通信前沿科技领域也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方向,包括量子通信、光模块等,其中李强总理调研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关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丁薛祥副总理湖北调研

  。正如李强总理所说,“当前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认为未来以通信行业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或将成为政策重心。

  政策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不仅多次调研相关企业,在参观各类科技园区时也表达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迫切期待。细分产业链来看,调研重心逐渐从前期以算力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向大模型及下游AI+应用转移。算力方面,丁薛祥副总理天津调研飞腾信息技术,河南调研超聚变数字技术,李强总理在浙江参观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展馆,强调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今年以来,随着

  的技术突破,大模型关注度持续提升,习上海调研“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强调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此外,下游AI+应用在24/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5/3《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做了重点部署,李强总理福建调研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强调积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赋能更多行业。当前中美人工智能博弈加剧,美国在资本投入、技术储备和大模型数量上仍然领先,但中国近期已取得显著突破,正加速追赶。AI可能有望成为新一轮五年规划的重点方向,类似十四五规划期间的新能源产业支持。

  能源:新能源关注电网发展,光伏“反内卷”竞争,电动车充电桩建设,传统能源关注煤炭(开采、煤化工)、石化等绿色化改造。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能源领域也是过去一年领导地方调研的重点方向,其中包括电网、光伏等新能源的发展,也包括煤炭、石油化工等传统能源的升级改造。新能源方面,电网设备是重点方向,丁薛祥副总理过去一年分别调研了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国家电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听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情况,这也与24/7三中全会中强调的电力体制改革相契合。

  ,重点强调了防止“内卷式”竞争。电动车方面关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李强总理山东调研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要求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传统能源方面,主要集中在煤炭和石化行业,包括煤炭采掘、煤化工、油气开采等,重点强调能源保供及绿色化转型。

  非企业调研:关注文旅(特色景区、文化博物馆等)、生态环保(河流生态、污水治理)、乡村振兴(种业、水产)等主题,以及外贸(港口、机场)、教育(高校+职业教育)。

  多次调研文化文物及文化景区,强调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我们认为这与24/7三中全会的定调一致,三中全会将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强调传统文化产业升级。从调研分布来看,重点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文化博物馆等,尤其红色历史景点、文物为重点方向。

  重点集中在河流生态、污水处理、湿地保护等领域,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大黄堡湿地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等。

  关注种业、种植、水产等传统领域转型升级。习过去一年多次围绕农业农村主题调研,包括甘肃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福建陈城镇澳角村、湖北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等等,乡村振兴仍是政策关注重心,且重点围绕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外贸领域也成为调研重点,在未来或将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自贸区及贸易枢纽,包括机场、港口等。

  高校+职业教育。科教兴国背景下重视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过去一年领导调研重点集中在高校及职业教育,高校强调基础研究及科技人才培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典型如哈工大、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就业及专业技能培养,生产型人才供给。

  通过二十大报告、中央全会、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全国两会,以及习在各类座谈会上的讲话,梳理“十五五”规划中可能的重点产业。

  主要集中在新质生产力,包括人工智能、制造业、军工、深海科技等;此外,文化和教育领域关注政策风向的转变。

  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细分行业包括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月30日习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我们认为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5-10年产业政策的重点发力方向。24/3《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三大类。24/5习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鲜明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我们认为更多传统产业未来也将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梳理,关注新质生产力以下细分行业:

  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光伏、风电等)、新材料、氢能、储能、高端装备(工业母机、数控机床、轨交设备等)、航空航天、低空经济;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政策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早在2022年的二十大报告中人工智能就已经出现,作为新的增长引擎之一,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一同列示。23年初ChatGPT引发AI热潮,23/4政治局会议强调了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但表述上侧重于防范风险。而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DeepSeek等国内厂商的崛起,政策对人工智能的导向逐渐转向了全面支持和重点发展,并且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转为偏向下游的AI+应用,24/3《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将有望成为新一轮五年规划的重点方向,华创策略《百年贸易战的比较研究——康波周期系列2》提出,中美在AI领域的战略博弈,或正成为新一轮康波周期主导国竞争的核心变量。24年下半年至今,以DeepSeek-R1为代表的中国AI模型迅速崛起,并显著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进入AI时代后,凭借中国企业优秀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有望在产业协同效应与AI工业化落地层面打造出差异化优势。

  24/7政治局会议上习首次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在此之前的23/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关注了产能过剩问题。24/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25/3全国两会期间,习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明确表示经济大省要主动破除“内卷式”竞争,可见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25/7中央财经委会议再度聚焦供给侧优化和“反内卷”竞争,参考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11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15/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三去一降一补”,随后在2016年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供给侧改革文件陆续出台。我们认为新一轮五年规划中,关于制造业的政策重心或将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更注重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重点领域包括煤炭、钢铁、能源金属、风电设备、光伏、电动车、装备制造等。

  2016年供给侧改革推行的背景,是经济修复和房地产政策放松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5年初触底7.5%,之后持续改善,16年初上行至15%;土地出让收入从15年低点-40%升至16年19% ,带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从-38%升至16%。当前来看,从去年924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回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从24/8 0.4%升至25/5 1.9%,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从-25%升至-12%,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从-24%升至-8.3%。地方财政压力的缓解也为“反内卷”政策推行提供了底气。

  国防军工: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军工或成为“十五五”规划重点领域。

  近年来面对持续加剧的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与大国博弈升级,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会议多次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并将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置于国家战略的突出位置。习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都具有重要意义。25/3《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加紧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华创策略《军工战略资产崛起——大秩序竞合录系列1》指出“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扩产持续进行,截至25Q1行业整体在建工程达到323.8亿元持续处于高位,其中航空装备在建工程持续提升至25Q1高点的169.6亿元。展望“十五五”,在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牵引下,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新质战斗力及低成本可持续装备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军工行业新的增长极。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近年来海洋经济在政策驱动下不断深化发展,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均强调发展海洋经济。2022年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5/7中央财经委会议进一步强调部署,政策措施上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结合当前政策逻辑与产业趋势,深海科技有望在“十五五”规划中进一步被提级为战略性重点领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顶层驱动因素。从具体产业来看,关注三大方向:1、投资力度加大,基本面有望短期兑现:海上风电、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码头等)、海上运输(航运、集装箱);2、海洋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有望形成政策催化:医药(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军工(海洋装备、船舶制造)、文旅(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3、前沿科技探索,有望形成主题概念:深海材料、深海数智化、深海油气与矿产资源开发等。

  文化领域此前更多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24/7三中全会将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重要性提升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框架之下,未来或成为政策重点支持的改革方向,重点包括: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文化与科技融合、文旅融合。在三中《决定》辅导读本中,中央书记处书记李书磊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方面,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要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文旅融合方面,要着力推动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名城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从细分改革措施来看,关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广告、电影、游戏等),文化服务(体育、数字媒体等),文化产品(文旅等),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

  教育板块此前政策更多强调公平,21年7月教育“双减”政策出台,一方面为学生减负,另一方面引导促进教育公平,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22年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定位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24/7三中全会在坚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与科技绑定,科教兴国战略下教育行业重要性及支持力度或将大幅提升。在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黄坤明强调要做强高等教育这个龙头,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推进数字化教育。24/7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25/3《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们认为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下,教育有望成为新一轮五年规划的重点方向,从细分领域来看,关注职业教育、“高校系”上市公司(中科曙光、紫光国微等)、数字教育及教育信息化。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