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2025“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报道⑥:光伏AMR创新工作室:让“汗水车间”成为“智慧工厂”

2025“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报道⑥:光伏AMR创新工作室:让“汗水车间”成为“智慧工厂”

  • 发布:
  • 人气: 12
  • 评论: 0

应用介绍

  劳动缔造幸福,劳动成就梦想。在花都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广州北部增长极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强劲实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征程上,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唱响了“劳动者之歌”,共同谱写了“劳动最光荣”的绚丽篇章!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开创未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向所有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总工会推出2025“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报道。

  走进蓝海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室,自动清扫机器人、潜伏举升机器人、自动叉车、自动传送带花篮等智能设备有序运转,勾勒出工业物流自动化的未来图景。这些设备不仅是技术的载体,更是光伏AMR智能移动机器人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的成果缩影。

  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7月,以光伏行业AMR智能移动机器人为载体,攻克光伏行业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技术难题,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工作室被评为“广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领衔人冼志军也被评为“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

  工作室聚焦光伏车间智能流转的实际需求,主要聚焦的先进技术,包括智能激光定位导航、精准运动控制、路径优化算法、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突破多传感器耦合移动机器人精准定位及路径优化技术,密集型超多移动机器人联合调度技术,深度学习、视觉导航等。

  “通俗一点解释,我们就是把无人驾驶的汽车放到光伏车间的生产场景,通过我们的算法以及系统实现光伏车间的智能调度,类似于我们高铁里面的车次调动,只不过不同的是,我们的调度是通过系统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员干预。”冼志军形象地解释道。

  工作室“光伏行业智慧车间及智能仓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高精度移动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空白,其AMR的相关技术指标均优国内外行业竞品同等水平30%或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原来车间里面的上下料都通过人工进行搬运,自从光伏技术改进以后,工件质量达到30KG每件,人工搬运已经很难实现。我们的产品就能够实现了车间搬运和机台上下料的全程无人化。这个核心技术也让我们蓝海机器人成为行业内目前唯一能以自主技术来实现所有需求的整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冼志军告诉记者。

  翻开工作室的成绩单:近三年立项24个,目前在研项目还有8个。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8件。工作室还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形成联合攻关团队,先后开发了智能激光定位导航算法、双差速轮PID精准运动控制系统、智能调度搬运算法等核心技术,填补了我国高精度移动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空白,相关指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自研的调度系统能实现同时对多达512台AGV、2000个上下料点的中央监管、控制和调度。

  冼志军是工作室技术攻坚的核心推动者。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他建立“场景需求-技术预研-产品迭代”闭环开发体系,组建“机械+算法+工艺”复合型攻关组,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职期间,他共申请50余项专利,其中包括发明7件,实用新型37件以及其他在审专利。在团队建设中,他通过“人才造血+生态赋能”的双重机制,不仅打造出光伏AMR领域顶尖团队,更构建了“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标准输出”的良性循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承接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分体式IGV智能引导车专用搬运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光伏电池片搬运专用自过滤高精度AGV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5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和国内先进水平(2项);“光伏行业智慧车间及智能仓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获得首届羊城绿色“三新”(新材料、新装备、新设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提升了成员使命感,还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链接,推动工作室从“企业研发单元”升级为“城市级产业创新节点”,在光伏智能制造领域构建起“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生态输出”的全价值链影响力。

  正如冼志军所言:“荣誉是起点,让技术成为生产力才是终极目标。”工作室正将创新触角延伸至“双碳”领域。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将围绕“零碳工厂”需求,开发AMR碳足迹追踪系统,实时监控机器人能耗与碳排放,助力光伏企业碳减排,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