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紧盯汽车前沿技术、坚持四个面向精准发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紧盯汽车前沿技术、坚持四个面向精准发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 发布:
  • 人气: 9
  • 评论: 0

应用介绍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通讯员 梁露 报道:作为一所伴随民族汽车工业成长、发展、壮大的高等学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从诞生之初就表现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色。多年来学校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坚持“厂校深度合作”“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科研发展方向,紧盯汽车前沿技术,围绕服务汽车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制订工作方案和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应用研究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坚持面向汽车行业发展,围绕汽车发展方向组建科研团队,紧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开展科技创新。学校始终紧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融入产业变革。从传统汽车到汽车“五化”,汽车产业正经历剧烈变革。围绕汽车“五化”发展,学校组建以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汽车智能制造与精密测量、汽车轻量化技术、增材制造与表面强化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绿色低碳发展八大领域为研究方向的多个研究团队,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重大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科技重大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产生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如“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东风风神E30系列纯电动轿车开发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性能发动机紧固件表面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乘用车EB2型发动机串环式总装配线开发与应用”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成果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等其他国家、省部级奖励,学校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奖励300多项,走出了一条应用研究自主创新之路。

  由于这些科技成果紧密贴合行业实际,一经研制成功便很快应用于东风、奇瑞、比亚迪为代表的众多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带动产业升级贡献了汽院科技力量。

  学校保持建校初心使命,着力面向企业人才需求,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人才核心要素和重要资源。构建“学校主导+政府主导”相结合的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围绕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学校形成常态化派出机制。

  通过学校主导的“下厂实习”“教师工程能力实践”“双百”服务团队行动,学校始终保持选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习实践的工程训练及服务传统。通过机制的保证,学校具有工程能力背景的教师超过师资总数的50%。在企业,教师将书本所学理论知识、最新技术转化到生产实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获得派驻企业广泛赞誉。

  通过政府主导的 “科技副总”“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行动,学校源源不断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切实履行服务社会职能,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疫后重振提供科技智力支撑。

  2020年,科技部组织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工作。学校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获批立项达到25项,居全国派出单位第二。

  哪里有科研项目,哪里就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学校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合作关系,形成了企业找上门,教师下的去的优秀传统,科技人员主动为企业的服务意识,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正是学校科技人才牢固扎根企业,面向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技术研发,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带来创新源动力。

  学校秉持面向地方发展需求,强化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学校充分利用人才及技术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平台建设,围绕“汉随襄十”汽车走廊,打造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政校企多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科研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重点建设以汽车电子与动力传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大实验室为首的多个研究创新平台;在工程应用领域,学校重点建设有汽车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轻量化材料与连接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汽车制造自动化分中心等13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成果转化,学校积极建设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技术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十堰)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成果中试、知识产权申报及保护全链条服务。围绕科技合作,学校建设湖北省汽车云计算与仿真控制、湖北省汽车智能转向与仿真控制两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学校与政府合作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武当文化研究中心、十堰战略发展研究院等7个省市级平台智库,与企业合作建设省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共82个,服务企业上百家。

  建校50年来,学校科研平台紧盯汽车产业相关技术前沿,融合建设符合新时代汽车产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载体,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持续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赋能。

  50年来,学校始终面向服务实体经济,强化成果导向,探索引导成果转化快速落地。学校利用科技成果丰富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资源分站、大学科技园等成果转化平台,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参加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联百校转千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专场成果推介会等科技成果拍卖交易系列活动,发布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组织活动对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019年,湖北省科技厅首次实施揭榜制科技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学校每年获批省级揭榜制项目,排在省属高校前列。其中2019年首批立项的科技成果《汽车用铝合金高频焊管制造技术及装备》,揭榜成功并签订金额1470万的产学研项目合同,是学校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大突破。2022年7月7日版《人民日报》刊发《湖北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文章,报道由十堰市高周波科工贸有限公司“出题”的“海装风电高精轴承”项目,通过学校揭榜,开展项目技术攻关,推动设备国产化,填补此前国内技术空白,截至2022年上半年为企业创造近2亿元订单。

  2022年4月26日 “联百校转千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专场成果推介会,会上推介重大科技成果6项,通过科惠网等科技推广平台推介科技成果120项,累计达成项目签约26项,合同金额1375万元。

  建校50年来,学校始终以应用为技术前提,以成果为研发导向,以转化为经济目标,“十四五”期间,学校正积极探索适合产业发展、地域特色的一套新的成果转化途径,并取得建设性成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伴随着民族汽车产业成长、发展、壮大,历史与现在都赋予了学校科技强国以及助力汽车产业报国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学校不忘初心、实干担当,未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特色优势突出的应用研究领域,都将一如既往保持攻坚克难、继往开来的决心与勇气,围绕《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支点打造,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现代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建成国内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助力中国汽车实现新的飞跃!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