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显微镜解决方案 蔡司显微技术赋能氢能产业升级
应用介绍
专家解读GB/T 39560.12-2024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 第1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聚合物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
解读GB/T 39560.12-2024 《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12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聚合物中的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和邻苯二甲酸酯》
在全球 碳中和 目标加速推进的浪潮中,氢能——这一兼具大规模储能、高能量密度输出和全场景零排放的二次能源,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舞台的中央,被视为破解 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困局 的关键钥匙。全球已有48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 88% 的全球 GDP。然而风光发电的 靠天吃饭 特性,让电网峰谷调节、工业脱碳等场景陷入技术瓶颈——氢能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 到 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
材料瓶颈过高,PEM 电解槽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昂贵的催化剂涂层,关键材料国产化迫在眉睫;
正以179年的光学积淀,为氢能产业链装上工业显微镜,让微观缺陷无所遁形,让材料性能精准可控。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氢能产业链中制氢及使用环节,了解蔡司在电解槽及燃料电池端提供的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全面解决方案,解码蔡司如何助力氢能客户降本提质。
催化剂涂层膜,空气扩散层,边框等组成。催化剂涂层膜CCM由催化剂层和质子交换膜PEM构成多层结构。蔡司场发射扫描电镜Sigma 360可以在低电压对于CCM多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
在国产替代的关键窗口期,蔡司技术正助力中国企业突破壁垒。当氢能产业的竞争从“规模比拼”转向“精度较量”,蔡司显微镜正以179年的光学积淀,为中国氢能装备装上“微观导航系统”。从微米级流道的精准成型,到纳米级催化剂的动态观测,每一次微观世界的洞察,都在加速“绿氢经济”从梦想照进现实的进程。随着“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的大规模落地,蔡司将持续深耕材料表征与过程控制,助力中国在全球氢能产业链中筑牢“精度护城河”,让“中国精度”成为零碳未来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