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式外交:无核武器的世界 @《基式外交研究》2025年第25期
应用介绍
核武器在当今世界构成巨大威胁,但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美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国际社会达成坚实共识:全球范围内扭转对核武器的依赖——这对防止核武器扩散至潜在危险势力至关重要,并将最终消除其对世界的威胁。
冷战期间,核武器作为威慑手段对维护国际安全具有核心作用。随着冷战终结,美苏相互威慑理论已然过时。虽然威慑战略仍是许多国家应对他国威胁的考量要素,但依赖核武器实施威慑的做法正变得愈发危险且效力日减。
朝鲜近期核试验与伊朗拒绝停止铀浓缩计划(可能提升至武器级)表明,世界正濒临危险的新核时代的边缘。最令人忧虑的是,非国家组织获取核武器的可能性与日俱增。在势力发动的全球秩序之战中,核武器是实施大规模毁灭的终极手段。从战略概念而言,拥有核武器的非国家恐怖组织不受传统威慑战略约束,这为国际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除威胁外,若不采取新的紧急行动,美国将被迫进入一个比冷战威慑时期更不稳定、更具心理颠覆性且经济代价更沉重的新核时代。面对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多的潜在核敌对国家,我们能否在不显著增加核武器使用风险的前提下,成功复制美苏旧有的“相互确保摧毁”机制?新晋核国家缺乏冷战时期逐步建立的安全保障机制,难以及时防范核事故、误判或未经授权发射。美苏从非致命性错误中汲取经验,双方以高度审慎确保冷战期间核武器未因蓄意或意外而被使用。新兴核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能否在未来五十年延续这般幸运?
历代领导人始终关注此议题。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联合国“原子能为和平服务”演说中承诺,美国“决心帮助解决可怕的原子困境——全心全意寻找途径,使人类的非凡创造力不再用于毁灭,而是致力于生命延续”。约翰·肯尼迪为打破核裁军僵局疾呼:“这个世界不应成为人类等待行刑的牢狱。”
1988年6月9日,拉吉夫·甘地在联合国大会发出警示:“核战争不仅意味着上亿乃至十亿人的死亡,更将导致四十亿生灵灭绝——我们所知的地球生命将就此终结。我们来到联合国寻求支持,恳请国际社会制止这种疯狂行径。”
罗纳德·里根呼吁废除“所有核武器”,他认为这种武器“完全非理性、彻底反人道,除杀戮外别无用途,足以摧毁地球生命与文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亦持有相同观点,这与此前多位美国总统的立场不谋而合。
尽管雷克雅未克会晤未能达成全面废除核武器的协议,但里根与戈尔巴乔夫成功扭转了军备竞赛方向。他们启动的削减战略促成部署中的长程和中程核力量大幅缩减,包括彻底销毁一类极具威胁的导弹。
如何重燃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共同愿景?能否凝聚全球共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核威胁削减方案?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以最终消除所有核武器为宗旨,规定:(一)1967年前未拥核国家承诺不获取核武器;(二)拥核国家承诺逐步解除核武装。自理查德·尼克松以来,历届两党总统均重申此项条约义务,但无核国家对核大国的诚意疑虑日增。
当前强力的防扩散机制正在运行:合作削减威胁计划、全球威胁削减倡议、防扩散安全倡议及附加议定书等创新机制,为侦测违反NPT及危害国际安全的活动提供了有效工具,应予以全面落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德日参与的朝核、伊核问题谈判至关重要,必须持续推进。
但仅凭现有措施尚不足以应对威胁。二十年前雷克雅未克峰会上,里根与戈尔巴乔夫曾怀揣更宏大的目标——彻底消除核武器。他们的愿景虽冲击了核威慑理论界,却点燃了全球民众的希望。两个最大核武库国家的领导人,竟探讨废除其最强大的武器。
当前应采取何种行动?NPT的承诺与雷克雅未克的构想能否实现?我们认为,美国应主导开展重大行动,通过具体阶段实现积极目标。
首要任务是与拥核国家领导人开展密集磋商,将无核世界目标转化为共同事业。这种以改变拥核国家核态势为基础的合作,将强化现有防扩散努力,有效遏制朝鲜、伊朗核武装化进程。
·启动参议院两党协商程序,建立信任机制并实施定期审查,利用最新技术成果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获批,并促使其他关键国家完成批约
·建立铀浓缩管控机制,配合核供应国集团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监管储备,保障核电反应堆铀燃料的合理价格获取。同时须解决核电反应堆乏燃料带来的扩散风险
·全球范围内停止武器级裂变材料生产;逐步淘汰民用高浓铀使用,清除全球研究机构中武器级铀库存并确保其安全处置
重申无核世界愿景并采取切实行动,将被视为契合美国道义传统的重大倡议。这项努力将对子孙后代的安全产生深远积极影响。缺乏宏伟愿景,具体行动将丧失正当性与紧迫性;缺少实际行动,宏伟愿景将沦为空中楼阁。
(由舒尔茨与西德尼·德雷尔博士组织的会议在胡佛研究所召开,重新审视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提出的愿景。除舒尔茨与德雷尔博士外,以下人士共同签署本声明:马丁·安德森、史蒂夫·安德烈亚森、迈克尔·阿马科斯特、威廉·克劳、詹姆斯·古德比、小托马斯·格雷厄姆、托马斯·亨里克森、大卫·霍洛威、马克斯·坎珀尔曼、杰克·马特洛克、约翰·麦克劳克林、唐·奥伯多弗、罗赞·里奇韦、亨利·罗恩、罗阿尔德·萨格捷耶夫、亚伯拉罕·索费尔)
中文解释:核扩散,指核武器、核技术或核材料向非核武器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转移的现象。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缔约国承诺防止此类扩散。
中文解释:相互威慑,冷战时期美苏通过核力量平衡形成的战略稳定机制,即双方均拥有摧毁对方的能力,从而避免直接冲突。
中文解释:相互确保摧毁,核威慑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两个核大国若爆发战争,双方将遭受不可承受的核报复,从而形成“同归于尽”的平衡。
中文解释:非国家行为体,独立于主权国家的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ISIS),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核武器。
中文解释:防扩散安全倡议,2003 年由美国发起的多国合作机制,旨在拦截运输中的核材料与相关技术。
中文解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 年通过的国际条约,禁止一切核武器试验,由联合国监督执行。
中文解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 年生效的国际核裁军基石,分为核武器国家(NWS)和无核武器国家(NNWS),后者承诺不发展核武器。
中文解释:合作减少威胁计划,冷战结束后美俄联合实施的计划,旨在销毁前苏联遗留的核武器与材料。
中文解释:全球减少威胁倡议,2004 年启动的美国计划,目标是消除全球范围内的核材料安全隐患。
中文解释:前沿部署核武器,部署在靠近潜在冲突地区的核武器,如冷战时期美苏在欧洲部署的中程导弹。
中文解释:军备竞赛,国家间为争夺军事优势而进行的武器数量与质量竞争,如冷战时期的美苏核竞赛。
中文解释:核裁军,通过条约或协议减少或消除核武器的过程,如《中导条约》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中文解释:原子能和平计划,1953 年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倡议,主张将核技术用于民用领域以促进国际合作。
中文解释:中程导弹,射程在 1000-5500 公里的导弹,冷战时期美苏《中导条约》将其全面销毁。
中文解释:核事故预防,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规范防止事故,如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
中文解释:核武器国家,根据 NPT 定义,1967 年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俄、中、英、法)。
中文解释:条约义务,缔约国根据国际条约承担的法律责任,如 NPT 要求核武器国家推进核裁军。
中文解释:铀浓缩过程,通过离心机等技术提高铀 - 235 浓度的工业流程,可用于民用或军事目的。
中文解释:雷克雅未克峰会,1986 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举行的峰会,首次提出消除核武器的愿景但未达成协议。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GDYT HN),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院,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院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院(该院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院(该院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院、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该部门于2023年创办《中华内参》内刊)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该共同体于2024年创办《全球统战》内刊),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院、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创办“湾山友(WSY)”户外爬山徒步读书研讨国际精英俱乐部;2024年,成立新型智库研究院、企业出海研究院(整合全球创业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等三大中心于一体)、“荔林读书会(LOC)”(整合“国关读书会”“华湾读书会”“湾山友读书会”“全球4%读书会”等四大读书会于一体)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思想交流、政策分析与企业出海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湾山友俱乐部粤港澳国际精英户外实践交流”系列活动、“荔林读书会”国际前沿思想沙龙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内参、为企业国内外发展提供商业咨询、为国际问题智库建设提供调研路径、为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提供咨询等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