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

青岛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举行 发布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

青岛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举行 发布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

  • 发布:
  • 人气: 12
  • 评论: 0
标签:

应用介绍

  5月12日,由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主办,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青岛国信集团、海洋科技大市场承办的青岛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成功举办,来自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10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共同搭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桥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协同。

  会议采用“开幕式+分领域沙龙”的创新模式。开幕式主论坛聚焦成果转化全链条,邀请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解读政策、发布供需、分享经验。分沙龙则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现代渔业3个重点领域,组织供、需、要素多方精准对接,实现“领域聚焦、主体精准、需求明确”的深度交流。

  会上发布的“43+70”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43项研发成果、70项技术需求),经全市涉海单位征集、专家筛选形成,覆盖海洋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渔业等8大领域。同步配套80项金融产品清单,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资金”双支撑。分沙龙采用“供需单位主发布+合作伙伴响应”机制,定向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海洋石油工程(青岛)等60余家单位,围绕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海洋生物饮品功能性原料提取及去腥味技术、深远海养殖装备等产业痛点展开精准对接,提高合作匹配效率。

  会议吸引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科研院校,青岛国信集团、海洋石油工程(青岛)、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龙头企业,以及财通集团、青岛融资担保集团等金融机构共100余家单位参与,覆盖“研发供给——产业需求——要素支撑”全链条。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发布“深海资源与环境多元观测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需求,中国海洋大学展示“固废基海洋骨料混凝土研发与应用”成果,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介绍“三文鱼全周期养殖技术”,海洋科技大市场、青岛财通集团分别围绕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作专题报告,形成“高校院所出成果、企业提需求、金融机构强保障、服务平台搭桥梁”的协同格局。

  会议期间,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现代渔业三个领域的供需对接,促成16项合作意向。这些合作意向涉及海洋电子设备研发、海洋药物创新、渔业养殖技术升级等多个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此次对接会是青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实践,标志着从“政策引导”向“实体化对接”的深化跨越。未来,青岛将以清单化管理、常态化对接、市场化运作为抓手,持续释放海洋科技潜力,加速形成“创新驱动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青岛职业教育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今年,青岛多所中职学校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虚拟现实技术与...[详细]

  作为诸多博物馆的“领头羊”,青岛市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基石和教育基地,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激...[详细]

  今年市级财政统筹安排小麦“一喷三防”资金3055万元,全市已完成“一喷三防”面积254万余亩,力争5月中旬实现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详细]

  夏塔路站-富民路站区间是青岛地铁首次正下穿高速公路桥桩基础的涉路工程,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详细]

  快搭乘“最美地铁线”蓝谷快线,抢鲜解锁初夏第一口甜!出行指南出行路线:乘坐蓝谷快线至北宅站或北九水站出站。[详细]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