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海协作——浙江强化用海要素保障支撑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应用介绍
背倚大陆、雄踞东海,尽得山海之利;陆域面积只有1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却超26万平方公里……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浙江建设海洋强省的优势所在。
“十四五”期间,浙江牢牢把握海洋这一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从“质”上来看,浙江坚持陆海统筹,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海洋管理制度集成创新,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强化重大项目用海保障,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从“量”上来看,2021年至2024年,浙江保障项目用海50.53万亩,有效支撑10余个国家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近年来,浙江深化用海管海实践,加强海洋管理制度集成创新,提升海域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提高用海审批效率,推动陆海统筹机制不断完善。
2024年6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指标计划、优化审批服务、促进节约集约和加强监管保护等5方面提出12条支持举措,积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聚焦企业需求,压缩用海审查报批时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海塘安澜”等项目用海保障的同时,推动海域资源复合利用,切实满足产业发展用海需求。
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制度创新,编制省级海岸带规划,落实海域、海岸线、海岛资源分级分类管控体系,同步推进沿海五市市级海岸带规划和温州市洞头区试点县级海岸带规划编制工作,对海岸带地区保护与开发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加强规划配套制度建设,推动形成海岸带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工作闭环。
海底电缆管道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浙江厅于2024年启动浙江省海底路由“十四五”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海底路由空间布局,补齐海洋空间资源管控的“拼图”,推动海底电缆管道布局优化,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充分保障沿海地区发展所需的管线路由空间。
近年来,浙江不断激发向海产业发展动能,2021年至2024年保障项目用海50多万亩,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2024年6月,浙江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首宗海域使用权成功出让,公告发布、申请提交、挂牌交易等环节实现全流程网上操作,标志着浙江海域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迈出坚实步伐。
在维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方面,浙江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相关政策举措,对确定养殖用海规模布局、规范管理新增养殖用海、稳妥处置现有养殖用海等进行细化。
在加强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方面,浙江优化重大项目保障机制,积极支持浙能六横 LNG、三澳核电、三门核电、金七门核电等重大项目用海,切实保障国家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浙江还把做好重大项目用海用岛保障、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等当成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努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用海用岛审核和使用金减免审核“双审合一”。
一直以来,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是浙江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浙江以节约集约用海为抓手,努力激活“沉睡”的海域空间。
2022年以来,浙江系统谋划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工作,浙江厅印发《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让项目用海立体分层设权有了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浙江编制《海域立体分层宗海界定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宗海立面界址界定和立体空间信息表达的方法,为推进海域立体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浙江全面推广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推动海域海岛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用海空间要素供给潜力进一步释放,海域潜在经济效益持续增加,海洋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形成“光伏+养殖”“光伏+温排水”“海底电缆管道+海塘”“跨海桥梁+海塘”等多种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类型。2024年,全省审批海域立体分层设权项目79个,面积近5.6万亩。
近年来,浙江立足管海护海,着力建立健全海洋资源调查、海域智能监管、生态预警监测等体系,加强海域海岛执法监管,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4年,浙江开展了280个近岸监测站位的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全面掌握浙江海洋生态本底状况和年际变化趋势,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县为单位对全省海洋生态状况进行“体检”。监测结果显示,全省海洋生态基础状况稳中趋好。
2024年,浙江发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确定全省海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4个片区、11个重点工程,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竞争性评审,温州市(平阳县)、舟山市(嵊泗县)、台州市(三门县)3个项目入选2025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获得中央资金补助9亿元。2019年以来,浙江获批国家级海洋生态修复项目17个,排名全国前列。
守护海洋生态安全,浙江坚持干在实处。目前,全省基本建立起基于“卫星遥感—生态浮标—船舶走航—原位监测”为一体的多源立体监测网络。
同时,浙江建立完善赤潮“早期风险预警+应急监测”业务体系,2024年完成以省为尺度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试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赤潮动态预警报模型,实现了72小时赤潮预警报,模型预测结果最高水平分辨率优于1公里。目前,浙江赤潮预警准确率达70%以上,为海上养殖、滨海旅游区等提供了精准及时的预测,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
此外,浙江高度关注微塑料、水母爆发等新兴的生态风险,印发《关于加强局地性生物爆发应对的通知》,压紧压实责任,强化风险防范,提升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浙江完成了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和智能网格预警网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五清单”“三报告”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精准性。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浙江积极探索开展海洋碳汇相关工作,印发海洋碳汇能力提升指导意见,提出打造海洋碳汇发展的“浙江样板”。为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浙江通过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监测、现场调查等手段,基本摸清了全省蓝碳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和种群结构等“家底”,同步开展蓝碳机理研究,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初步理清全省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路径、影响因子等,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四大类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方法。针对全省淤泥质光滩量大面广的特点,浙江开展了光滩向盐沼转变的可行性研究,探索人工碳增汇的新路径。
浩瀚海洋蕴藏着无限机遇。随着海洋强省建设不断深入,浙江将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再添强劲的蓝色动能。
全体中企和人员,立即停工停产撤离!中使馆紧急提醒:当地针对外企和人员的绑架、袭击频发,造成严重后果
近期,马里首都巴马科以外针对外国企业和人员的绑架、袭击等恶性事件频发,造成严重后果,安全风险进一步升高。
7月21日,月湖公安分局经细致巡查和精准研判,对辖区内利用酒店房间作为掩护、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招揽嫖客的多个分散卖淫嫖娼活动点进行集中收网打击,一举抓获8名卖淫嫖娼人违法行为人,有效净化辖区治安环境。
被骗缅甸男生已平安回到陕西,并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极目新闻)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在国外躲了28年!现年71岁!“百名红通人员”第99号#梁锦文回国投案 #反腐 #红通人员 #外逃
#官方通报亮证女事件身份信息泄露问题:“亮证女”父亲侯某海认识当事人李某某及其父母。侯某海家与李某某父母家相距约800米,双方为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
云南3天连打3虎!市委原书记、市政协原主席、国企原董事长接连落马#宁德刚#云南#退休
央视新闻消息,今天(8月3日),广东惠东县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8月1日20时22分许,110警情接到一位群众报警称,与其一同到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白马山的5名人员在游玩过程中被水冲走失联。接警后,惠东县应急、公安、消防、白盆珠镇政府等部门组织专业救援力量展开搜救。
7月31日以来,网传“农村公路惊现证件侠”“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道”等多条视频,引发网民广泛关注。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 唐佳燕近日,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事件持续引发热议。8月3日上午8时许,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员工,非公职人员,车上为其父亲侯某海及其年幼妹妹。
她到底是怎样拿捏住身边人的?对案件提起公诉,并披露了详情。2019年年底,1993年出生的女子李丽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比自己小2岁的萧冰。
在短短48小时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胞妹、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接连两次向全球发布措辞强硬的通告,如两记响亮的耳光,精准地打在了满怀期待的美国和韩国脸上。
越南那边,之前在油气开发上跟我们闹得挺凶,这阵子却悄悄坐回谈判桌;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像是约好了似的,话里话外都透着同一个意思——这地方的事儿,还是我们自己商量着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