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车河街道花都社区党支部:巧绘党建“同心圆”共筑社区“幸福圈”
应用介绍
小车河街道花都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1月,现有两委成员11名,其中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自成立以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突出服务、和谐发展”的宗旨,把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重点、打造优质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解决群众诉求作为日常工作的落脚点,拟定“一强两抓三提升”打造“红动社区·同心圆梦”党建品牌,聚焦辖区居民“微心愿”,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小车河街道花都社区居委会先后获得“贵阳市星级居委会”“工作先进居委会”等荣誉称号。
花都社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听党话、跟党走。
党员管理教育方面,建立了党员联络工作站,对流动党员进行“协管”、对转入党员进行“吸收”、对在职党员进行“双管”,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管理不断线。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强化党性锻炼,着力铸造一支战斗力强、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党员队伍。
阵地建设提升方面,社区党支部依托社区办公场所,积极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策内容,利用户外电视屏、多功能大厅一体机、党建文化墙等及时反映支部党建工作动态与成绩,按“六有标准”打造党员教育室、活动室等场所,推动党员群众认同感、归属感实现有效提升。
以健全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以双向服务、双向促进为目标,花都社区党支部坚持多元化共治理念,充分整合辖区单位和资源,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一盘棋”格局。
为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花都社区党支部建立“1+1+1+N”(网格+管家+委员+楼栋信息员)网格化管理体系,锁定“目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联合派出所、物业公司、消防站等部门,落实“多位一体”综治工作机制,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疫情期间,该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和综治工作机制打出“组合拳”,有效排查出湖北返乡、密切接触者等重点对象,严密组织卡点值守、入户测温等工作,为辖区居民筑起生命健康第一道防线。
此外,在社区党支部引领下,驻区单位积极配合,定期对小区平台公共区域进行整治,督促辖区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党员志愿者到居民中开展广泛宣传,在区域内进行巡逻监督,携手营造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
花都社区党支部把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服务能力、解决群众难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日常工作中,广泛收集基层民生困难诉求,以党建引领带动辖区党员及各方力量靶向解决,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阅卷人”的关切和期盼。
打造“心愿墙”、设置“雷锋岗”、开通“热线诉求”……近年来,花都社区党支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倾听民声,建立群众诉求清单,通过向党员“派件”或党员主动认领的方式,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尽可能解决群众诉求,并及时跟踪问效。2020年,支部共收集群众访求68个,解决落实65个。
此外,支部增设“临时托管”服务,为有紧急情况的居民提供小孩临时托管、陪老人话家常等服务;建立空巢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群体台帐,给予政策性扶持与帮助;聚焦辖区消防安全、环境卫生、民事纠纷、噪音扰民、延伸占道等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形成合力,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王丽霞)
本报贵阳8月15日电(记者程焕)近日,贵州省下发通知,推进实施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 通知明确,将实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状况动态监测,及时更新退捕渔民信息台账和实名制系统。…
引子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是习对贵州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 今年春节前夕,习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来到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乌江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