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检察院检务大厅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21页PPT)
应用介绍
在司法服务不断升级的当下,如何让群众更便捷地接触检察工作、更清晰地了解案件进展、更直接地表达诉求,成为检察机关优化服务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多地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检务大厅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服务职能、引入智能技术,打造“一站式”检务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司法服务新体验。
传统检察服务中,群众办理案件查询、法律咨询、控告申诉等业务,往往需要对接不同部门,流程繁琐且效率不高。而检务大厅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通过将案件查询、法律咨询、群众接待、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能集中整合,检务大厅构建起“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了以业务便民为基础、检务利民为依托,涵盖政策解读、信息查询等延伸功能的综合服务模式。
以阳西县检务大厅为例,其通过设置案件查询、民行答询、控告申诉受理等专门窗口,实现了“一窗受理、分类办理、统一回复”。案件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查询窗口受理诉讼参与人的案件进展查询、律师阅卷预约等业务,改变了过去依赖“人情关系”查询的非正规方式;民行部门通过窗口前置答疑,在案件办理中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控告申诉窗口则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直接渠道,实现了来访登记、分流、督办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这种集中化服务模式,不仅简化了群众办事流程,更打破了检察工作的“神秘感”,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
检务大厅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撑。近年来,多地检察机关陆续出台相关制度,推动检务公开向更深层次发展。以广东省为例,继2008年、2010年先后出台关于阳光检务的文件后,该省再次印发相关意见,进一步拓宽检务公开范围,从“要我公开”转向“我要公开”,从“自觉公开”升级为“制度公开”。这些政策为检务大厅的建设提供了明确方向:以“依法、全面、及时、规范、便民”为原则,让检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实践不断创新。深圳市“阳光检务大厅”通过设置电子触摸屏,让群众可直观了解检察机关性质、职权、办案程序、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等信息,为群众和律师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而XX地区的检务大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将侦监、公诉、民行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延伸至大厅,形成“案管中心为基础、控告申诉部门为依托、多部门协同”的服务网络,让群众的各类诉求都能在大厅得到响应。
信息化建设是检务大厅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支撑。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检务大厅正从“物理空间”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平台升级。
在硬件与平台建设方面,检务大厅构建了涵盖信息管理、栏目管理、发布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各类服务有序运转。同时,针对不同场景设计主题栏目,如“业务便民”板块详细列出举报、律师阅卷、国家赔偿等业务的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及法律依据;“案件信息公开”板块则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法律文书等内容,让群众随时可查。
多屏互动是智慧服务的重要体现。检务大厅通过手机APP、LED屏、触摸屏等终端,实现信息展示与交互的多元化。群众可通过手机APP预约服务、查询案件;大厅内的LED屏滚动播放政策解读、职能动态;触摸屏则支持自助查询行贿档案、下载申请文书范本等,让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此外,部分地区还探索引入三维检察院虚拟展示,让群众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检察工作,进一步拉近与司法机关的距离。
检务大厅的建设不仅聚焦司法服务本身,更注重与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在“XX为民”栏目中,大厅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在工人及农民工维权、扶贫开发、解决群众合法诉求、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让群众看到检察机关在民生领域的积极作为;“廉政警示”板块通过职务犯罪预防宣传、警示教育案例等内容,强化社会廉洁意识;“文化建设”栏目则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检察官的工作历程与生活风貌,让群众感受到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检务大厅还注重服务场景的人性化设计,从群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体验出发,优化大厅布局与环境,让严肃的司法服务场所增添了温馨感。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服务,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体验,更增强了司法公信力。
检务大厅的信息化建设,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职能整合、技术赋能、服务延伸,它让检务公开从“文件”走向“实践”,让司法服务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贴近”。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检务大厅或将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对接、更高效的流程处理,为群众带来更便捷、透明、温暖的司法体验,让公平正义以更可见、可感的方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