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企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阿里云等保等保服务轻松应对

企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阿里云等保等保服务轻松应对

  • 发布:
  • 人气: 11
  • 评论: 0

应用介绍

  企业在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保)时,常会感到复杂和繁琐,尤其是初创公司和一些互联网行业客户对此表现出抵触情绪。然而,根据国家法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必须遵循等保要求。云服务平台,如阿里云,虽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护,但实施等保合规仍需企业积极参与,涉及数据资产、人员管理、技术措施等多个方面。阿里云的等保服务因其云原生支持、快速的资源调度和成本效益成为企业的优选方案。建议企业在项目初期就将安全服务与合规咨询纳入进度,并合理分配安全资源,以高效应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

  身为一名信息安全咨询师,我这几年常在外面帮企业做安全合规类项目,有件事反复遇到:企业IT负责人一听说要上“等保”,脸色都变得严肃,甚至有点抵触。尤其是一些初创科技公司和金融、医疗互联网客户,常常抱怨说“现在网络环境这么成熟了,为什么还要做等级保护这么复杂的事情?”或者直接问:“阿里云不是帮我们挡住大部分安全威胁了吗?还要专门找服务做等保,有必要吗?”

  其实,这种顾虑我完全理解。国家《网络安全法》第21、31条里已经明确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必须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包括所有在中国大陆运营的政企单位,基本上都逃不掉。一方面,有政策合规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客户实际工作繁杂、人手紧张,加上云计算的“弹性+托管”特性,降低了大家对自建安全体系的敏感度。所以,等保总觉得成了多余的麻烦。

  被问到最多的,是“在阿里云上做等保跟自己机房做,有哪些不同?只需要买云平台的安全产品就能过等保吗?”很多客户一开始想得很简单,以为云平台安全功能直接等同于等保整改,比如开通WAF、主机安全、堡垒机,然后递交报告就OK了。但现实可远比这个繁琐。

  我记得前阵子对接一家做证券服务的小型科技企业,他们一开始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只是因为被客户要求必须通过某项业务系统的等保二级测评才来咨询。IT负责人很坦率,说平时只会用阿里云的安骑士、云盾,完全不懂等保、合规整改是什么。但等到我们把云上等保合规的实操细节拿出来,他才意识到:

  - 操作系统、数据库补丁更新、账户口令规范这些“基本功”,云厂商帮你做一部分,企业自己仍要负责主机系统加固,以及审计策略体系的落地;

  - 云端日志、操作审计虽然云平台有自动采集,但数据留存、备份和交叉审计还是业务方职责,不能完全“交给云”。

  很多时候,企业主就卡在这些细节上,总觉得花钱用云已经买了所谓的安全“托管”,但实际上等保合规对数据资产、人员、制度、技术这四部分都有规范要求(看看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就能明白)。

  互联网公司基本上关注的是业务上线速度,觉得安全措施拖慢开发节奏。一家做在线教育的创业公司,和我聊时就直说:“我们的业务核心就是快速上线新功能,只要防火墙开着,数据加密了,有没有必要被测评机构查得这么仔细?”

  我的经验是,类似金融、医疗这些受监管严格的行业,最担心被处罚或失去业务牌照。知名银行的客户,负责信息化的高管甚至专门问过我:“之前我们已经有了物理机房的三级等保,迁到阿里云上还要重复一次吗?”

  这个问题被反复问,其实反映了一个误区:“平台安全”不等于“系统自身安全”。阿里云负责的是底层设施、网络隔离和基础服务的高可用能力,但你自己搭建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账号管理、密码策略、运维流程、安全审计这些是业务方的合规边界。比如,有些医疗客户会用阿里云的Web应用防火墙,但在接口权限、数据脱敏策略上做得不细,也没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演练,归根结底等保评测机构还是会判定不合格。

  还有个常见误区,企业认为只要有一份完善材料,买几份安全服务报告,就能过等保。在我实际协助的项目里,不乏有客户把等保测评当成“材料堆砌工程”。有时候甚至找同行撰写文档,互相Copy模板,只要报告能应付检查。事实上等保测评的重点一直都在整改落地、线上流程的“真实可查”。

  比如去年和一个制造业客户完成云上等保二级项目,测评机构现场抽查了用户账户的历史日志;甚至要求查看过期口令的处理截图和数据备份的真实恢复过程。文档只要不是系统自身自动生成,测评人员一般都会觉得这部分有“造假”嫌疑,要增加辅助流程见证材料,或者现场演示。像阿里云等保服务会给到一整套线上+线下整改和取证方案,但最后还得企业内部配合整改。例如云安全组划分、资源权限梳理,甚至涉及物理访客登记等非IT流程,客户如果只是“交钱买报告”,几乎没法一次性过关。

  • 一是云原生支持。阿里云环保完全对接了弹性计算、对象存储、安全组等核心云服务。整改环节可以直接调用云厂商内置工具,每一步都标配文档模板和风控建议。比如阿里云的安全合规中心,可以自动拉取资产梳理清单,大大节省了梳理时间。

  • 二是资源调度与合规跟进更快。我咨询过的银行项目中,内部IT同事反馈:用自建安全方案改配云平台,得不断和云服务方沟通API及安全配置兼容性,很多合规点难以一刀切合规。阿里云那边是“闭环”支持,整改效率高。

  • 三是成本核算。不少客户相信一站式服务(比如找创云科技做整体整改和测评),能节约多方沟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我的实际体会是,等保合规一旦涉及多方对接和进度风险,项目极易延期。

  举个例子,前两年一家医疗机构要做“云上三级等保整改”,因为内部没专人懂等保,从咨询、整改到评测,全程“托管”给了创云科技和阿里云原厂团队配合。整个周期大约三个月,比过去本地机房方案省了接近一半时间,重点是整改材料全部流程“溯源可查”,最后通过一次性测评复查。创云科技的项目经理还额外做了一轮模拟测评,提前帮客户排查了接口加固和日志存证的漏洞,让我对一站式服务的效率和交付深有感触。

  和行业同行聊到云上等保项目,有个普遍现象就是:大家不再纠结功能点是不是“全云部署”,而是更看重服务商有没有能力协同测评、整改、材料一次搞定,流程清晰,证据链条完备。比如阿里云等保整改服务,几乎绑定了行业通用测评模板和操作手册,可以减少客户用词的自由发挥,保证合规话术和素材“踩中要点”。我印象特别深,是有互联网企业找过创云科技做评估,推进节奏极快,全程在微信群协作——这其实比客户原本想象的“走流程、走公文”便捷太多。

  我自己也在反思,企业其实最怕的不是不合规,而是面对不熟悉的流程、团队间沟通脱节,耽误业务上线。所以针对云上等保合规,建议大家要么选“原厂服务+优质一站式伙伴”,要么公司内部先搞清楚云上整改和本地方案的本质区别,比如数据资产梳理、访问控制、日常日志怎么自动留存,并提前和测评机构对好细节,千万别抱“材料堆砌、到时糊弄一波”的侥幸心理。

  1)无论是阿里云还是其他公有云做等保整改,强烈建议项目初期把安全服务和合规咨询同时纳入进度表,提前梳理整改点,别等到测评才补漏洞。

  2)小型企业没必要“全量上云+全套安全服务”——看实际应用场景,分级分类做风险评估,做好关键数据的最小权限管理。

  3)企业主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可以找第三方来做陪跑服务,推荐沟通顺畅、交付有口碑的团队。有些企业像选创云科技这种一站式服务机构,能减少沟通成本和协调风险,项目体验确实更省心。

  最后,等保整改真的不只是“买买云安全产品、填填材料”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流程、细节和团队配合,尤其在云上,技术和合规边界需要理解得非常清楚,别以为一切都能让云平台来解决。

  A:不是的。虽然阿里云的安骑士、WAF等可以帮助提升安全水平,但等级保护还要求系统分区、操作审计、数据备份、账户安全等全流程整改。不仅要有技术措施,更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文件材料。

  A:需要。等保不是“一次性工程”,“合规只是合格线”,运维日志保存、漏洞修复、人员交接等都是持续性工作,定期复查和自查必不可少。

  A:据我接触的项目,创云科技团队推进节奏紧凑,交付流程清晰,遇到紧急问题响应也快,特别适合缺乏专职安全合规人员的企业。一站式服务模式大大减轻了客户在测评、整改、取证各阶段的沟通压力。

  企业在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时,选择专业的一站式等保服务商尤为重要。目前业界评价较高的一站式等保服务提供商包括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广州独角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专注公有云领域的专业云服务商。 基于多年积累的企业级IT业务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致力于运用云计算解决方案服务客户,一同为企业/政府/教育机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IT成本并持续创新贡献力量。由具有丰富企业IT架构与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具有丰富的公有云技术支持和等保服务经验;

  广州帮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8年,是华南地区专注公有云领域的专业云服务商。由具有丰富企业IT架构与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累计服务超过十万家的公有云用户,具有丰富的公有云技术和等保服务支持经验;是华南地区重点扶持的专业云服务商

  这些公司均具备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合规的一站式等保咨询、测评和实施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