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

文明风采天中行丨泌阳:在精神沃土上绽放幸福之花

文明风采天中行丨泌阳:在精神沃土上绽放幸福之花

  • 发布:
  • 人气: 8
  • 评论: 0

应用介绍

  从“创文”到“守文”,从“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阳的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与群众期盼同向同行,这座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的滋养下,绽放出幸福之花,绵延传递。

  一湾泌水穿城过,两岸新风拂面来。当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落户泌阳时,这座镶嵌在豫南大地的小城,用三年砥砺奋进的足迹,写下了一曲“以文明为笔,绘就幸福底色”的动人篇章。从老旧小区的蝶变新生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遍地开花,从街头巷尾的洁净有序到凡人善举的蔚然成风,泌阳将文明创建的种子深植于民生土壤,让“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清晨6点,月儿湾公园的健身步道上,退休教师王秀兰正和老姐妹们跳广场舞。“你敢信?三年前这儿还是片臭水沟,现在可是咱泌阳的城市会客厅!”老人指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语气里满是自豪。这处占地120亩的公园,曾是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的棚户区,如今却成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这样的“逆袭”,正是泌阳文明创建的生动注脚。

  创文伊始,泌阳便将“民生清单”列为“攻坚清单”:716条背街小巷升级,使幸福巷这样的“脏乱差”华丽变身为艺术画廊。在铜山湖大道施工现场,曾有居民担心施工影响出行,指挥部当即调整方案,采取“半幅施工+临时通道”模式,同步推进人行道绿化,如今这条双向六车道的景观大道,成了连接新老城区的“民心路”。

  “以前下大雨就得蹚水出门,现在雨停路干,连轮椅都能畅行无阻。”家住花园街道的残疾人张大哥,对改造后的无障碍设施赞不绝口。泌阳在创文中秉持“绣花功夫”,打通了5条断头路,在主次干道增设371块道路指示牌、150处监控设施,在学校周边设置减速带,在菜市场周边规划临时停车位。交警部门和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时段值守路口,确保“车让人、人守规”成为街头常态。

  城市的温度,藏在细节里。在泌阳城市书房,退休工人正戴着老花镜读报;在环卫工“爱心驿站”,微波炉里热着午饭,饮水机随时供应热水;在社区养老中心,专业护工为老人测量血压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便民触点”,是文明最温暖的注脚。

  “小朋友们,知道咱泌阳的盘古神话为啥能入选非遗吗?”暑假里的南杨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传承人王师傅的讲述引来阵阵掌声。这个曾因拆迁安置矛盾频发的社区,如今成了“和谐样板”,秘诀就藏在实践所墙上的活动日历里:周一书法课、周三健康讲座、周末亲子活动,每月不少于7场的活动,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377个遍布全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个中心、22个所、354个站),构建起泌阳的“15分钟实践圈”。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区的“百姓名嘴”解读政策,科普活动室里的孩子们探索实验,排练厅的戏迷们唱着豫剧名段。“我们不搞空对空,群众需要啥就提供啥。”中心负责人介绍,开展的“智慧助老”活动教会2000多位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黄手环行动”为500多位老人配备了防走失设备。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鲜活载体。每天清晨五点,泌阳免费爱心粥屋前就排起长队,热粥传递着关爱;高考期间,500多辆“爱心送考”车穿梭城乡,十年如一日;疫情期间,“泌阳微帮”志愿者挺身而出,解燃眉之急。全县215支志愿服务队、10万余名“红马甲”,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城市角落,成为最亮眼的文明色彩。

  “以前农闲时就打牌,现在跟着志愿者学技术、搞卫生。”马谷田镇河南村村民陈大姐笑着说。这个山村在文明实践中找到了发展密码:志愿者请来专家指导种植,荒坡变梯田果园,既创收又美了村庄。泌阳培育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5个,赊湾镇的“五美庭院”、双庙街乡的“红白理事会”,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野乡间。

  每周五的“清洁家园”行动,是泌阳人雷打不动的约定。机关干部、学生、商户、广场舞队3000多人自带工具走上街头,擦栏杆、清死角。“一开始是任务,现在成了习惯。”商户王磊说,他的超市门口总放着公益雨伞,“看到别人帮我擦玻璃,我也想为大家做点啥。”

  这种“文明自觉”,源于榜样力量的引领。在泌阳好人馆,16位“中国好人”的事迹熠熠生辉:坚守山村40年的教师张玉滚,创办“爱心小院”的李娟,勇救落水者的退役军人王勇他们通过好人公园、道德讲堂走进群众生活。“以前觉得英雄离得远,现在知道好人就在身边。”市民刘艳说,受“河南好人”赵俊方影响,她也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

  文明创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泌水街道,居民自发成立“巷长”队伍,守护幸福巷的洁净;在学校,“小手拉大手”活动促家庭遵德守礼;在企业,“诚信商户”评选树行业新风。双庙街乡阎洼村的红白理事会,将婚宴标准降低、白事流程简化,村民们感慨:“省钱又省心,这才是真文明!”

  站在新起点,泌阳步履未停。创文成功后,《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办法》立即出台,将创文经验固化于网格化常态管理之中。在开源新区,新的实践阵地正在建设;在乡村,“积分制”管理助力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在校园,“文明素养提升计划”培育未来力量。

  暮色中的泌水河,倒映着两岸的华灯与笑脸。从“创文”到“守文”,从“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阳的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与群众期盼同向同行,这座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的滋养下,绽放出幸福之花,绵延传递。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持续推进“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等活动,创新“映前10分钟”移风易俗宣讲教育,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简办红白事,以“一个党员带动一片群众”的示范效应,引领群众共筑...

  适时开展“文明交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交通规则的普及,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现代文明实践,它呼唤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责任担当,共同构筑安全、有序、文明的交通环境。

  文明铸魂:平凡英雄与群体温情的交响 7月23日,记者走进西平县柏城街道北关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站,从一楼的便民服务专区到三楼的暑期公益课堂,处处跃动着文明服务的身影,时时弥漫着关爱陪伴的温情。

  推进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系统等保护补偿,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峰会期间,与会嘉宾在河南多地参访。7月26日,部分与会嘉宾来到安阳,参观殷墟博物馆。无论是通过语言、文字、文物,这场跨越数千年与文明的握手,正将古老故事化为世界对话。记者:周阳 摄制:杨静 陈泽鹏 ...

  同时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核心,联动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目前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90%,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8家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1户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形成“城...

  同时,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核心,联动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目前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90%,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8家单位获评“省级文明单位”,1户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形成“...

  连日来,夜幕下的正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热闹非凡。青年夜校里,爵士舞动感、吉他声悠扬、插花香四溢。今年,正阳县升级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开办多种免费课程,开展系列活动,以文化滋养精神,让文明新风吹进万家,...

  土地纠纷少了,赡养老人的多了,邻里互助成了常态。张喜庆说:“我们不想当网红,就想通过镜头让村里更祥和。”在张夹村的乡间地头,手机屏幕里的光影故事还在继续。这些由村干部与村民共同演绎的短视频,正像一粒粒...

  “平舆县身边好人协会100多名会员以‘好人+志愿者’形式,围绕移风易俗重点内容,常态化开展宣讲、关爱老人等文明实践活动100多场次,用百姓话带动众人践行新风。”从文艺作品润心到实践活动促行,从榜样引领到机制...

  今天是8月7日,星期四,农历闰六月十四,早安。晨光洒落,点亮心中光芒。愿你每一天都充满活力,天天好运。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