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

OpenAI的开源补全了亚马逊云科技模型生态的最后拼图

OpenAI的开源补全了亚马逊云科技模型生态的最后拼图

  • 发布:
  • 人气: 10
  • 评论: 0
标签:

应用介绍

  二者遵从 Apache 2.0 开源协议,支持推理、代码生成、工具调用、128 k token 长上下文,允许修改、再分发、闭源整合代码,无 copyleft 限制。同时,代码、权重已同步上架 GitHub 与 Hugging Face。

  自 2022 年 ChatGPT 发布,微软 Azure 凭借与 OpenAI 合作的独家优势,迎来高速增长,年增速甚至达到 39%,远超云计算市场平均增速,以及市场对 Azure 的预期。

  但这样的增长势头能否保持下去,已成未知数——OpenAI 开源了,曾经最宽阔的护城河开始收窄。与之对应的是, Amazon Bedrock 覆盖模型 217 款,Amazon SageMaker 覆盖模型 185 款。几乎市面上所有主流模型都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以相当高效、经济的方式调用、部署或托管。“Choice Matters”战略大获全胜。

  亚马逊云科技CEO Matt Garman 真应该和梁文锋好好聚聚,DeepSeek 的发布,有如蝴蝶扇动翅膀,在七个月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了全球云计算市场。

  过去两年,许多行业大佬对 GenAI 的发展做出了错误预测,包括:闭源才是大模型的未来;Scaling Law 前景存疑;大模型商业模式跑不通;大模型训练耗电量逼近物理极限……

  行业内不存在,一个在所有场景中性能、ROI 都是第一的通用模型。所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模型超市”是必须的,Model As A Service,关键是可选择、可组合、最优解,而不是寻找一个唯一的“超级模型”。

  一旦想清楚了就绝不动摇,Amazon Bedrock 在随后的两年里,迎来了近乎“疯狂”的生态扩张。

  其实,无论是希望在生成式 AI 趋势里,进行创新创业的公司,还是希望利用 AI 能力完成对业务智能化改造的公司,都会更喜欢 Amazon Bedrock 的服务逻辑。

  对于前者而言,当下对于生成式 AI 的采用,仍然存在技术障碍。绝大部分创业团队,没有精力过多考虑 IT 基础设施的问题,早期所有的技术障碍,最终会转化为人力成本,映射在公司的项目进度中。除非以“服务”的模式,做好封装与屏蔽。

  对于后者来说,一家企业的不同业务部门可能都需要生成式 AI 的能力,但单个团队的规模却不大。在中国市场,超过 300 人规模的公司,即被定义为大型公司。而在一个所谓的大型公司内,研发团队可能只有 50 人,设计团队只有 10 人,市场团队甚至还不足 10 人。无论单独引入哪一种模型,服务上述侧重完全不同的团队,都有点得不偿失。

  最后,当下仍然没有一家大模型厂商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基础模型市场还未到达稳定态,“技术摸高”还在继续,其中的竞争剧烈又隐形,任何预判都有失效的风险。在非云环境引入单一大模型,组建技术团队特别训练、精调,一旦出现变动,损失将是巨大的。

  就连现在的一体机市场,都在解决“单模型绑定”的问题,开始支持“多模型切换”。最基础的产品,支持 DeepSeek-R1/V3、LLaMA-2-70B、Qwen-72B 并行训推;一些更“卷”的厂商,则宣布出厂预置 20+ 开源模型。

  但真正想清楚了,且两年来毫不松懈,坚决贯彻执行的厂商,只有亚马逊云科技。这是为什么有些云厂商虽然也支持多模型调用,但支持的模型数量,比亚马逊云科技差出了一个数量级。

  SageMaker 不仅支持 LLM,还支持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等各类机器学习模型,时至今日,已上线 款模型。

  对亚马逊云科技“大模型商超” 的理解如果仅停留在模型数量、理念剖析层面,无疑是片面的。实际上,这类产品已经成为亚马逊云科技保持高速增长,且博取客户好评的“关键先生”。

  2025 年第二季度,亚马逊云科技净销售额同比增长 17.5% 至 309 亿美元,占亚马逊整体净销售额的 18.4%。利润率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 30%。注意,这是在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加码投入 AI 的情况,实现的增长与利润率。

  从客户层面来看,Amazon Bedrock 已经拥有数万名客户,其中包括阿迪达斯、纽约证券交易所、辉瑞和丰田等跨国巨头。此前有研究机构对 Amazon Bedrock 的客户进行访谈,他们表示,Amazon Bedrock 提供的模型选择更多,价格更便宜,新功能也十分“应景”。

  从技术层面看,Amazon Bedrock 的长处在于技术整合能力,尤其在网络、安全和弹性架构方面。首先,Amazon Bedrock 通过亚马逊云科技 PrivateLink 实现低延迟网络连接,使企业能够“一键调用”多个模型,无需自行搭建复杂架构。其次,在安全合规方面,Bedrock 实现了多租户数据隔离、VPC 私有化,并符合 ISO 27001、GDPR 等信息安全或数据隐私标准,能够满足金融、医疗等高监管行业的需求。此外,Amazon Bedrock 原生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 Auto Scaling 与 Elastic Load Balancing ,足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海外的一些开发者也表示,如果完全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生态来开展业务,不考虑生态外的兼容,那么 Amazon Bedrock 优秀的甚至有些低调。

  而自 Amazon Bedrock 生态成熟以后,每一款重磅模型发布,都在帮助 Amazon Bedrock 进一步建立竞争优势。

  这批新型双模推理模型(支持在即时响应与“深度思考”模式间动态切换)为编码、高级推理及多步骤工作流树立了全新行业标杆,能够在复杂且长耗时的任务中保持稳定性能,驱动 AI Agents 将耗时数小时的工作压缩至分钟级完成。

  Claude Sonnet 4 在编码和推理能力上,均超越了其前代产品 Claude Sonnet 3.7,并在性能与成本优化之间实现了平衡,非常适合处理大批量应用场景,成为大多数生产应用的理想之选。

  Claude Sonnet 4 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能为实时客户支持 Agent 提供支持,也能处理代码审查、漏洞修复等日常开发任务,还可作为特定任务的子 Agent 同时处理搜索、数据分析或内容合成等多项任务。旅游和酒店业客户可以借助 Claude Sonnet 4 实时处理客户请求,并以近乎实时的速度提供个性化回复。

  这两款模型均具备 “深度思考”功能,使 Claude 能够在深度推理和行动执行两种模式间灵活切换。Claude 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准确性,从而更精准地预判并执行后续步骤。

  Anthropic 公司增长与营收部门负责人 Kate Jensen 表示:“Claude Opus 4 和 Claude Sonnet 4.1 将 AI 从一种工具,转变为每个人、每个团队的真正协作伙伴。我们的客户将看到项目周期大幅缩短——在许多情况下,能从数周缩短至数小时。Claude 4 系列模型在编码、高级推理及多步骤工作流方面树立了新标杆,同时能全面理解业务背景并输出精准结果。其真正的突破在于,Claude 承担了大量繁重工作,让团队人才得以专注于战略性工作。”

  过去一年来,Claude 系列模型可以说是 AI Coding 的不二之选,新模型的发布,进一步增强了其在 Coding 和 Agent 领域的性能表现。考虑到亚马逊云科技刚发布 Amazon Kiro 不久,这套产品组合看起来更加“性感”。

  当来自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最新模型,可以同时在亚马逊云科技完成调用,我想象不出谁还能遏制亚马逊云科技的增长势头。

  这是一种新的“云计算强权”吗?还是说,我们仍然在低估“云计算一哥”的增长潜力。我曾反复强调,云计算的核心是服务,谁能最好地理解服务,谁就能统治云计算市场。

  从 Amazon Bedrock 的“模型超市”到 Amazon SageMaker 的高效部署,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选择权。这种策略不仅满足了企业对生成式 AI 的多样化需求,还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然而,亚马逊云科技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前瞻性战略与持续创新的必然结果。在生成式 AI 的浪潮中,亚马逊云科技的“多模型”战略正在成为行业的新标准。

  回到 2023 年,我们看待 Amazon Bedrock 的第一印象是“卷”,但到了今天,“生态”才是它的核心标签。一方面,其丰富的模型选择和灵活的部署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对其他云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期待有企业能正面回应 Amazon Bedrock 的无限扩张,这将使未来的云计算市场变得更有意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