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补贴您家能领吗?怎么领?领多少?进来看~
应用介绍
1996年出生的程婉婉,是文昌市人民法院少年审判战线上的“燃灯者”。作为五级法官助理,她以“法理为基,柔情为翼”,用心、用情处理着每一个复杂而敏感的案件,积极投身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护航青春之梦,做实司法为“苗”,维护公平正义。
在民事案件中,她书写公平正义,面对校园暴力案件,她果断向失职家长发出《家庭教育令》,用法律硬核守护未成年人权益。在抚养费纠纷中,她主动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学习海南方言,配合法官深入实地调查、上门走访,以“背对背”调解化干戈,更在涉外家事案中创下7天“云端”调解新纪录。在普法宣传的“第二战场”,她又是创意无限的“法治园丁”——参与制作普法短视频、参与策划“情景剧+模拟法庭”沉浸式课堂、带领学生“零距离”观摩庭审。16场校园宣讲、32篇公众号推文……她将“枯燥法条”变成“青春剧本”,让法治信仰如蒲公英般播撒在椰乡大地。
2024年,程婉婉获评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用行动诠释:青春最美的模样,是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颗少年的心。
1990年出生的张世全,是蓝星(海南)航天化工有限公司设备战线的“定海神针”,作为设备管理部副部长,11年深耕一线,他以“螺丝钉”精神扛起特品保供重任。33次任务零失误的背后,是日均万步巡检的坚持,是高温高湿中创制的“分级管理+全员参与”设备运维模式,更是他自编“五懂五能五会”手册、搭建信息化系统的硬核创新。
面对设备突发故障,他敢啃“硬骨头”,在某次正值重要保供的关键时期,承担着核心生产任务的单台运行设备突发故障,且无备用设备可供切换,他从技术资料着手,反复推敲制定了自主更换的操作方案,在一周内,完成了自主更换,使装置顺利运行,圆满完成特品保供任务。
面对紧急情况,他选择做“逆行者”,当台风“摩羯”裹挟暴雨逼近,特品保供的“军令状”却刻不容缓,他带队连夜排查:逐一测试危化品储罐阀门、用沙袋封堵厂房“咽喉孔洞”、转移百余斤户外设备、为检修人员搭建临时安置点,筑起一道“钢铁防线”;而灾后复产更是一场“极限拉锯”,他除了布置当天任务,监督各作业点安全措施有效落实,还要测试300余台设备性能,连续30天“钉”在车间,才把厂区从废墟中“抢”回生产线。
张世全以“舍小家”的奉献,筑牢航天保供的安全防线,用行动证明:新时代航天青年的担当,是设备轰鸣中的坚守,更是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的热血与赤诚。
1991年出生的吴淑任,是海南文昌东路镇的“全能战士”——他是田间地头的“厕所革命”推手,是耕地红线上的“粮田守护者”,是台风天里逆风而行的“生命摆渡人”,更是群众口中“比亲人还亲”的贴心人。从大学毕业投身基层网格员岗位,到2014年应征入伍淬炼成“优秀士兵”,再到退伍后扎根乡镇扛起武装、团务、防疫、防溺水等“千斤担”,他总说:“基层的事,桩桩件件连着百姓的心跳。”
台风“摩羯”中的生死竞速:2024年9月,超强台风来袭,他化身“铁人”连轴转——顶着16级狂风排查隐患,背起瘫痪老人蹚过齐腰积水转移,带领干部群众48小时内抢通27个村民小组“生命通道”,13天让全镇恢复供水、20天点亮万家灯火。灾后,他婉拒群众送来的礼品,只留下一句:“这是党员的‘分内事’。”
青春担当在泥土中闪光:从网格员到武装干事,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白天扛锹下田整治非粮化土地,夜晚挑灯整理退役军人档案;防溺水巡查时救起落水孩童,武装征兵季又变身热血“宣传员”。他手机24小时为群众开机,微信置顶的是“独居老人求助群”,却把自家孩子生病住院的消息设为“免打扰”。
吴淑任务,这位扎根海南乡镇12年的青年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初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一专多能、一心为民”的青春答卷。群众说:“有吴干事在,心里就踏实!”而他总摆摆手:“我不过是把根,扎在了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发放育儿补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28日公布。这是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育压力。
哪些家庭可以申领育儿补贴?补贴标准为何如此设定?地方已有补贴政策怎样衔接?“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对热点问题做出解读。
根据方案,补贴对象为从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换言之,无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领育儿补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领取补贴,且标准相同,实现了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面覆盖,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姜全保认为,一孩生育是家庭生育决策的关键,将一孩也纳入补贴范畴,能一定程度帮助缓解年轻夫妇的生育顾虑。
方案明确,育儿补贴由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按规定向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申领,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线下申请,各省份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发放时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本波表示,通过直达家庭的普惠性现金补贴,可以直接增加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获得感。
根据方案,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坤分析,发达国家的育儿补贴标准各不相同,总体上看,每孩每年获得的补贴占该国人均GDP的比例通常在2.4%到7.2%之间。参考国际经验,我国育儿补贴标准占人均GDP的比例相对比较合理。
方案要求各省份做好衔接规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相关政策,亟待国家层面出台基础育儿补贴政策予以规范、指导和统筹。
姜全保说,在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发展特点,在财力允许范围内补充出台差异化补贴政策。通过中央与地方协同发力,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生育支持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宋健介绍,从国际经验来看,较早进入低生育社会的发达国家大多采取了发放育儿补贴的方式进行生育支持。在微观层面,育儿补贴对不同家庭生育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但从宏观层面来看,总体上有利于提升生育水平或防止生育水平进一步降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黄炜表示,仅靠经济补贴难以完全解决育儿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和住房、教育等领域的支持政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茅倬彦说,育儿补贴制度在缓解育龄家庭现实困境、稳定生育预期、改善人口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应与产假、托育、教育、住房等政策形成联动,避免“单点突破”效果有限。
方案明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评估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完善政策措施。
佘宇认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国家育儿补贴制度为今后整合各种补贴形式、逐步提高补贴水平、与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扩大的协同推进,同时也为建立覆盖儿童成长全周期的综合性育儿补贴制度,预留充足的政策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杨凡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优化育儿补贴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使其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