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圆满结束走进北京行业标杆—“2025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圆满结束走进北京行业标杆—“2025年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全国行业标杆企业巡回商务考察与走访”

  • 发布:
  • 人气: 10
  • 评论: 0

应用介绍

  2025年4月9-10日,中央企业集采供应链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央采委”)副秘书长刘阳带队分别前往北京5家行业标杆企业走访调研与座谈交流:

  刘阳副秘书长简要介绍了央采委相关情况及2025主要工作方向,他表示,央采委依托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全球工作网络,汇聚中央企业的智慧和力量,专业为供应链企业搭平台、促合作,通过整合国际商会系统、贸促系统和国务院国资委系统的丰富资源,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国际化、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刘秘书长指出,“产业+金融+物流+科技”的结合能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韧性的过程中发挥倍增作用,央采委今年将围绕“产业数智化”和“供应链金融”开展包括标杆企业走访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交流与健康发展。

  我商会作为国家级标准化服务机构,刘秘书长表示,欢迎行业头部企业特别是国央企一道牵头开展行业相关的国标/行标/团标的研制工作,通过制定标准来主导行业规则,引导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杆企业各领导对刘阳副秘书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企业重点工作领域及业务产品体系。双方就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数字化仓库等议题交换意见并进行深入交流,刘副秘书长对其在各自领域创新和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招商局智融供应链、浙江国贸云商、四川港投数智、中原银行、快塑网等企业领导随访,并与走访的5家北京行业标杆企业就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及可能的合作层面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未来,我们将继续务实交流、走进各个省份重要城市的行业标杆,助力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当地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助力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当地产业的落地应用,进而真正落实国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京东科技集团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以技术为产业服务的业务子集团,致力于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各类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技术性产品与解决方案。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能力,京东科技打造出了面向不同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此帮助全社会各行业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目前京东科技拥有1万多名员工,其中70%以上为研发和专业人员,并且拥有多位入选IEEE Fellow的科学家,现已成为整个京东集团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核心输出平台,能面向不同行业为客户提供行业应用、产品开发与产业数字化服务。

  华夏银行于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首钢总公司(现已更名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独资组建成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制造业企业发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5年3月,实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4.25万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3.63亿元,在全国120个地级以上城市设立了44家一级分行、78家二级分行,营业网点总数达982家,员工40,293人,形成了“立足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全国”的机构体系,设有香港分行,控股1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理财公司和2家村镇银行,跻身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在2024年7月公布的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华夏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49位。同时,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部在银行的同业里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产业数字金融命名的一级部。

  中国中化是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于2021年5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员工21万人。至2023年底,中国中化总资产1.6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位列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54位。中国中化金融业务起步于1991年,经过30余年稳健经营和创新发展,形成了资质齐备的金融业务组合,培育出“中国外贸信托”“远东宏信”“中宏保险”“诺安基金”“中化商务”“中化保理”等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中化保理成立于2018年2月,由中化资本投资全资设立,以“融通万户,‘链’接全球”为使命,深耕产业,以专业化产业服务能力为核心,体系化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石,多元化资金对接能力为优势,致力于成为产业金融及科技领域领先的受人尊敬的公司。

  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1月14日在北京通州区注册成立,国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现更名: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电投融和”)是唯一股东,注册资本500万元,2020年7月16日正式挂牌运营。2020年9月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能”)入股,注册资本金增加到5000万元,电投融和与中国电能股权比例为6:4。2022年9月15日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资本控股”)进行增资,注册资本金增加到10042万元,股权比例为资本控股37.66%,中国电能32.47%,电投融和29.87%。2024年6月20日正式更名为国电投云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投云链”或“公司”)。电投云链承担国家电投统一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运营管理职能,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或“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供应链金融建设,优化产业链发展,帮助产业链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载体。电投云链业务平台“融和云链”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通过融和e链电子凭证的签发、拆分、流转、融资等功能,传导核心企业信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助力能源行业稳链、固链、强链。

  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进行数字化转型、打造中信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2018年,由中信金属等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金3亿元;2021年10月,中远海运物流战略入股中信梧桐港。公司定位为大宗商品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商,基于包括中信集团、中远海运集团为代表的股东,在产业、金融、物流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与丰富经验,应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科技,深度结合业务场景,破解大宗商品产业链痛点,提升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采集效率和公信力,实现商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视化及可追溯,增强底层资产的数字信任,实现对仓单、运单、应收帐款等数字资产证券化。2018年以来,中信梧桐港累计服务金融机构数量40余家,覆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非银机构等;累计服务产业客户超17000家,业务品类覆盖有色金属、钢铁、建工、农产品、冷链、医药、汽车、新能源等行业,合作对象覆盖了产业龙头、地方政府、上市公司等众多主体,创新产品包含电子仓单、数字动产、电子债权凭证,服务涵盖供应链管理、融资和运营等。

  【后言:标杆企业走访交流每年10-12期、每月1期、每期走访当地标杆企业3-8家,致力于推动产业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行业的高质量交流,欢迎更多的优秀企业与我们随行。】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