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呢
应用介绍
在人工智能与航天科技交汇的时代,中国近日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成功部署并运行了全球首个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名为JigonGPT,且该模型已在太空中持续运行超过140天。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彰显了中国在卫星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超越了其他航天强国。
根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报告,JigonGPT是与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合作开发的,拥有230百万个参数。这一模型被集成到卫星智能计算载荷中,于2024年2月搭载“东方慧眼高分-01”卫星发射升空。自发射以来,JigonGPT保持了完全功能,创造了在太空中持续运行AI模型的全球纪录,成为其他国家尚未实现的技术成就。
在此之前,没有其他国家报告在轨道上运行如此大型的AI模型超过100天,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航天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也表明了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日益重要性。
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作为国家高性能计算的中心,该研究所曾开发出中国第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和第一款通用CPU芯片,为中国科技企业如龙芯、寒武纪和曙光的崛起奠定了基础。JigonGPT的成功部署体现了层次化技术创新的成果,研究团队在BAAI的Aquila大型语言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参数量为10.2亿的基准模型。通过分层量化、视觉编码和多模态蒸馏等技术手段,他们将系统优化为适合卫星受限计算环境的230百万参数模型。尽管体积缩小,该模型依然能够进行图像分析、自然语言理解和指令生成等多项功能。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是这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武汉大学院士李德仁和总设计师王密教授主导。该卫星于2024年2月3日通过广东阳江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开发,搭载的AI智能载荷使其具备了高达100 TOPS的自主处理能力。
在这一创新的基础上,团队还创建了一款名为“东方小吉”的卫星数字人,利用JigonGPT与社交媒体平台直接互动。这一多模态智能体结合了卫星的传感、语义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使其能够实时与地面用户进行交流。东方小吉已经开设了社交媒体账户并开始定期发布内容,成为首个直接从轨道上运营的数字人。
这一发射与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加速密切相关。自2015年引入相关政策以来,中国航天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4月,中国已有75,000家航天相关企业,今年注册新公司达5,888家,同比增长46.7%。上海已成为核心制造中心,每年生产多达50枚商业火箭和600颗卫星。去年,中国成功实施了创纪录的68次运载火箭发射,完成了嫦娥六号任务,成功采回月球背面样本,并投入使用海南商业发射场。这一系列快速发展的步伐彰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雄心,旨在与美国及其他航天强国一较高下。
虽然美国在航天探索方面仍然保持领先地位,拥有NASA、SpaceX以及美国太空部队和太空发展局等机构,但中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球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警告称,太空正成为美中技术竞争日益升级的主要战场,两国都在努力争夺航天创新的领导地位,以确保国家安全。
计算技术研究所强调,基于空间的大型模型与智能计算机和数字代理相结合,将使卫星能够从被动仪器演变为自主平台,具备感知、分析、决策和实时指挥执行的能力。这些技术将成为下一代遥感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基于太空的服务的核心。
随着太空竞赛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的JigonGPT项目不仅推动了航天AI的前沿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在将塑造未来轨道操作的战略技术领域中力争领先的决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