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应用介绍
7月27日,“TeleAI科技前沿论坛”在上海模速空间举办,论坛以“星辰聚智才启未来”为主题,汇聚来自全球的行业顶尖专家、青年学者、企业家及开发者,共同交流创新趋势,碰撞前沿思想,共话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落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上海市徐汇区相关领导、中国电信副总经理黄智勇以及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出席论坛。
黄智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电信坚决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准确把握趋势,推动企业战略向“云改数转智惠”升级。目前,已建成上海、北京两大万卡智算集群,打造海量多源数据底座,构建以中国电信第一科技“息壤”为标志,涵盖“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能云能力体系,助力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论坛上,中国电信 CTO、首席科学家、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长李学龙教授带来智传网(AI Flow)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三个数学定律,即信容律、同源律、集成律,并提出生成式智能传输、超语义语音学、家族同源模型接力等创新技术,为构建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供数理基础和实践方向。
信容是信息与模型参数量的比值,表示模型内存储的知识密度。如果把模型比作海绵,信息比作水,那么信容就如同海绵的吸水效率,水吸得越多、越快,说明模型越聪明。信容律打通了通信与计算的边界,建立了统一的度量方式。在这一框架下,信息既可以通过计算获得,也可以通过通信传递。在通信大网上,可根据信容来指导最优路径,在多个节点上完成“算”与“传”的协同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效率最大化。
基于信容律,TeleAI 提出了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用“计算”换“带宽”,也就是生成式智能传输:不再传输数据本身,而是传输指令与条件,再由接收端大模型生成丰富的多模态信息。通信不再是信号搬运,而是理解与重建的过程,依赖强智能而非大带宽;编码的不再是比特,而是意义本身。生成式智能传输技术已经在远洋通信上获得验证,在不久的未来,这项技术将进一步推广,使飞行途中,打电话与看视频成为常态。
同源律揭示了大小模型间的合作效率,能够指导家族式模型的训练。通过家族模型接力推理,手机助手可以在智能与高效中达到平衡。除此之外,手机助手还应用了TeleAI的另一项技术:超语义语音学(BoSS)。语言从不止于语义,真正的交流往往藏在那些犹豫的停顿里、细微的语调和变化的语气中。超语义语音学(BoSS,Beyond-Semantic Speech),让 AI 不仅能听懂说了什么,还能理解“声音背后的情绪”,看懂“沉默中的表达”。
家族式同源模型带来了智能与效率的最优解,但单个家族式模型无法取得有效的智能增益,为了让群体智能更上一层楼,就需要更多样性的智能体。然而,并非智能体越多,效率就越高。要想取得真正的协同增益,不仅要多,更要能力多种多样。集成律就是定义多智能体协同所带来的增益上限,揭示了智能涌现的内在规律。现场展示了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在反诈鉴伪中的应用,通过多模态多智能体协同,解决了依靠单个模态、单个智能体无法胜任的任务。家族式同源模型与多智能体协同技术相结合,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情况下,筑牢安全盾牌。
星小辰终端智能体创新采用A2A(Agent to Agent)智能体通信协议与MCP(Multi-agent Collaboration Protocol)多智能体协作协议,打破传统单智能体服务边界。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语义理解框架,用户仅需自然语言指令即可触发跨域服务链。例如,用户说出推荐附近人均200元的粤菜餐厅后,系统将智能调度高德智能体完成商户筛选及路线规划,并支持一键叫车功能。
中国电信与航旅纵横深度合作打造的智能体,支持用户通过语音直接查询航班状态、预订机票;同时与天翼出行深度整合,用户无需跳转即可直接预订火车票和酒店,实现一站式出行服务。与中国电信旗下翼支付合作推出的生活智能体,支持话费及流量查询、生活缴费等业务。依托中国电信自研星辰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星小辰与爱音乐联合推出一句话生成视频彩铃功能。
深度集成自研“星辰大模型”赋予了眼镜强大的AI能力:用户可通过语音或触控便捷拍照录像,AI能优化画面并识别物体、文字;特色功能包括食物成分分析、博物馆展品智能讲解(已接入多家);同时支持免提通话、信息处理、音乐点播、信息查询等生活助手功能,以及实用的中英实时互译。天翼AI眼镜旨在深度融入用户工作与生活,以创新的第一视角交互方式重新定义人机边界,提供看得见的智慧价值。
在论坛上,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中心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联合主办,中国电信提供特别支持的“锦绣天府AI瞰四川”视频创作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为创作者提供三大支撑:一是依托“视听四川”新型传播服务体系提供传播渠道,二是联合中国电信星辰大模型提供AI工具链,三是面向全社会开放参与,力求汇聚一群“AI+视听”的新生力量,让创意“百花齐放”。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视听四川”等主流平台展播,并有机会参与“AI+视听”新业态孵化,让创意长出产业“新枝芽”。
论坛中,“TeleAI 青年智算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以“敢想、敢做、敢落地”为核心,面向青年科研人员开放算力支持,鼓励探索 AI 前沿。首期将投入超 600 Petaflops 算力,重点支持 AI 领域“0到1”的创新探索,并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项目孵化及开放式生态协作,全方位助力青年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展区内,人形机器人一套行云流水的武术表演吸引众多目光。依托中国电信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和 TeleAI 具身仿真平台,系统通过大规模并行仿真训练,让机器人自主学习动作控制。结合星辰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能够不断优化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首次实现“分钟级”武术表演,同时达成AIGC人物生成和物理机器人表现的高度一致。